作者以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从夏商周开始,阐述了中国两千年的文明史,勾画了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全貌。其中涉及政治经济体制、军事战役、艺术思想等方面,而作者更为重点着眼的则是——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他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继而形成百年不变的官僚体系,而维系上下级的管理规则,则是一种以儒家为基础、几经修正的道德伦理的意识形态。此种统治形态,历经千秋的朝代更迭未曾改变。此种统治形态,产生于夏,基本形成于宋,而极致于明。在本书中,作者改变了以往历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主张用综合与归纳之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连贯的纲领,进而思考各历史事件的积极性格及前后连贯的出处。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年他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我以为这书会是像《万历十五年》一样的好玩,但不是这样。《万历十五年》有很多文学成分在里面,读起来比较吸引人,而《中国大历史》则是更加偏向于严肃的历史专业著作,读起来自然比较乏味。中国历史说来太大,选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点聊聊。 一,“上下五千年”是个谎言 历史存...
评分在美国大学最容易完成的专业大约就是历史系,一般三年左右即可完成所有课程并拿到学位。甚至在一般的中小学甚至是两年制社区大学教授历史也未必是一件需要有精湛人文功底的差事。然而我以为在一切人文科学范畴内,历史学家是需要具备最超人的学识以及治学精神的职业。这职业需...
评分黄先生的书初读来如醍醐灌顶,眼前一亮,貌似中国的历史如舞台上的戏剧在眼前一幕幕划过。可心中总有股郁气似要破胸而出,为何?原来历史上的各色人物和普罗大众真的就像京剧里的角儿,你唱念做打的再好,那也是按本子一幕一幕来;你本子(或史实)再荡气回肠,我观众还是...
评分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中国大历史》,初时也常在一个段落上徘徊许久,不知其意,然而慢慢读下来,黄的理论架构每每出现并浓重阐述之,隐失的阅读张力也一再地受到激醒,便明晓原来如此这般。阅读此本的经历与钱穆全然不同,黄的技术分析与理论建构如手术刀般对历史剥离解析,...
评分【1.大历史观,主张放宽历史的眼界,将考察对象置于整个历史环境,着眼因果逻辑。】 黄先生说:我一向提倡的“大历史”,也无非将其中的因果关系,拉长拉大,使之超过人身经验。他主张放宽历史的眼界,有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把具体事件置于历史脉络之上来审视,才能看清其实际...
读起来有一种学者的严谨,非常有意思,可正三观
评分角度不太一样 但是思维模式还是不太习惯
评分如果这本书放到现在,应该会叫中国简史吧。六国被历史的车轮碾过。与巨龙缠斗良久,自身也会变成巨龙,与汉人缠斗良久,自身也会变成汉人?缺钱从古至今都是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没有永恒的国家,没有永恒的文化。地缘政治因素(不就是地域文学嘛)。想给这本书做一个词云:数字管理、潜水艇面包。
评分以一己之力,二十多万字去写一部「何以中国」。作者师从费正清,又跟随李约瑟做过研究。基本上是分别用地理背景,社会结构,技术统治,特别以政府财政的角度去解释中国历代演变。以一种宏大的时间尺度看待历史,比用意识形态,用道德,更能增进对每代人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的理解。中国,以农业立国,又因地理环境要对付自然灾害、游牧民族的入侵,成一早熟的大一统国度。
评分愚见所谓大历史,晦法西斯式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