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湖南所产生的改革者、军官、革命家之多,居中国诸省之冠,但史学研究却鲜少对湖南进行连贯性的探讨。本书不同于中国现代化是首都与通商口岸启迪内陆的普遍看法,而以湖南为中心,认为湖南在内部进行的思想改革与论述,牵动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湖南是具有独特性格的地区,……既为更大国家的建造付出心力,也孕育出自己的身份认同。本书以多不胜数的一手数据为基础写成,为发人所未发的一部力作。 ——拉纳•米特(Rana Mitter),《被遗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y)作者
湖南在中国历史舞台占有特殊地位长达一百多年,先是助政府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乱之后大量湖南人成为封疆大吏,晚清改革时湖南成为主要的改革中心之一,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湖南贡献甚大,而在毛泽东主政的中国则有多位湖南人跻身最高领导阶层。
——柯文(Paul A. Cohen),《历史三调》(History in Three Keys)作者
关于民族概念的中国如何由内往外发展出来, 至今只得到局部的探索。裴士锋的专题性作品,以令人信服的笔法说明地方根源与民族果实的关系。他笔下的湖南以新且有效的方式说明了从帝国到民国的转变。
——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满洲人》(The Manchus)作者
裴士锋(Stephen R. Platt),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其博士论文获颁瑟隆•费尔德奖(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执教于美国阿姆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著有《天国之秋》(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他大学时主修英语,因此大学毕业后以雅礼协会老师的身份在中国湖南待了两年。他的研究得到富布莱特计划、国家人文基金会、蒋经国基金会支持。目前他与妻女住在马萨诸塞州的格林费尔德。
译者简介
黄中宪,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专职翻译,译有《天国之秋》《明代宦官》《维梅尔的帽子》《大探险家》《帖木儿之后》《成吉思汗》《剑桥伊斯兰史》《非典型法国》等。
审校简介
谭伯牛,清史研究者,尤为关注太平天国战争及湘军、淮军历史,著有《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天下残局:断章取义说晚清》《湘军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奋斗史》。
作者鲜明指出,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中湖南人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于湖南和湖南人的研究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但是作者也敬告读者,湖南人不能代表中国人,湖南也不是中国缩影,湖南就是湖南,它是独立的、个性的,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湖南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评分一部通过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主导中国近代发展进程的那些青史留名的湖南人,而串联起来的近代湖南的思想进化史,角度新奇,阐述了何以湖南人敢为人先? 从平定太平天国、收复新疆、成为维新变法最活跃的的地区、辛亥革命的主要贡献者、推翻袁世凯、成立中国共产党到最终建...
评分在关于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地方史”的视野长久以来都为研究者所重视。中国太大,在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以及各个省份之间,固然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同质内涵,但似乎同时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如果说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研究,所提供的可谓是一种鸟瞰式的全景,...
评分《湖南人与现代中国》读后感 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作者精心梳理了湖南的人文历史,从屈原、王夫之到曾国藩、谭嗣同、黄兴到毛泽东……理清了他们之间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互为因果的行动线索。作者将近现代湖南的名人分为了几个部分: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湖...
评分近代以前— 偏远的内陆省份 地处长江流域中部内陆的湖南省,在19世纪中期之前一直是一个主体性较低,存在感不高的地方。 在古昔时,湖南本属要荒之地,洞庭衡岳间为三苗之所宅,春秋楚地尚不及湖南,至战国时,吴起相悼王,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湖南始而进中国矣,然泽畔行吟...
我是主张湖南共和国的
评分湘军解甲归田回老家有钱有权泽被子孙所以塑造了一代代豪杰,XXX当政后不回家所以帝都里各种二代,哈哈哈哈
评分作者的野心很大,他的楚心也很大,“我并不打算写湖南人在中国的历史变化,我想写出整个湖南人在近现代中的历史历程”,这个“与”字实际上是将湖南与中国的关系定义为一种骄傲的并列,这种纯粹的乡土本位主义,已经是连湖湘学者都不敢喊出来的真理。就算没有中国,湖南在近现代中也是伟大而的。相对台版应该是有删节的,尤其是结尾部分,腊肉出场之后就有段落前后脱节了。相较于《天国之秋》众多的出场人物与历史背景,此书的写作更为精彩稳定。
评分平,平平。该书准确地应该叫作《从王夫之到毛泽东》,或《寻找王夫之》之类,扬抑之间,几起几叠。当然,或许还会引起国内“四川人与现代中国”“广东人与现代中国”之类的热潮。我读此书的最大发现,耄原来有个姓贺的同学,就此人写一本书,或许更有意思。
评分平,平平。该书准确地应该叫作《从王夫之到毛泽东》,或《寻找王夫之》之类,扬抑之间,几起几叠。当然,或许还会引起国内“四川人与现代中国”“广东人与现代中国”之类的热潮。我读此书的最大发现,耄原来有个姓贺的同学,就此人写一本书,或许更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