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湖南所产生的改革者、军官、革命家之多,居中国诸省之冠,但史学研究却鲜少对湖南进行连贯性的探讨。本书不同于中国现代化是首都与通商口岸启迪内陆的普遍看法,而以湖南为中心,认为湖南在内部进行的思想改革与论述,牵动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湖南是具有独特性格的地区,……既为更大国家的建造付出心力,也孕育出自己的身份认同。本书以多不胜数的一手数据为基础写成,为发人所未发的一部力作。 ——拉纳•米特(Rana Mitter),《被遗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y)作者
湖南在中国历史舞台占有特殊地位长达一百多年,先是助政府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乱之后大量湖南人成为封疆大吏,晚清改革时湖南成为主要的改革中心之一,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湖南贡献甚大,而在毛泽东主政的中国则有多位湖南人跻身最高领导阶层。
——柯文(Paul A. Cohen),《历史三调》(History in Three Keys)作者
关于民族概念的中国如何由内往外发展出来, 至今只得到局部的探索。裴士锋的专题性作品,以令人信服的笔法说明地方根源与民族果实的关系。他笔下的湖南以新且有效的方式说明了从帝国到民国的转变。
——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满洲人》(The Manchus)作者
裴士锋(Stephen R. Platt),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其博士论文获颁瑟隆•费尔德奖(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执教于美国阿姆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著有《天国之秋》(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他大学时主修英语,因此大学毕业后以雅礼协会老师的身份在中国湖南待了两年。他的研究得到富布莱特计划、国家人文基金会、蒋经国基金会支持。目前他与妻女住在马萨诸塞州的格林费尔德。
译者简介
黄中宪,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专职翻译,译有《天国之秋》《明代宦官》《维梅尔的帽子》《大探险家》《帖木儿之后》《成吉思汗》《剑桥伊斯兰史》《非典型法国》等。
审校简介
谭伯牛,清史研究者,尤为关注太平天国战争及湘军、淮军历史,著有《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天下残局:断章取义说晚清》《湘军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奋斗史》。
湖南之精神,始于对王夫之的重新发掘。这种发掘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想象,就像民族就是被想象出来的那样。王夫之的经历从精神上的孤苦开始,其人寄望求索于变革,变革不成求索于反抗。这一心路历程被想象和解释为湖南精神之底色。 想象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想象本身一定来源...
评分作者鲜明指出,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中湖南人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于湖南和湖南人的研究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但是作者也敬告读者,湖南人不能代表中国人,湖南也不是中国缩影,湖南就是湖南,它是独立的、个性的,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湖南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评分翻看近代史,我们会发现: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时,湘军出力最多;早在百日维新的三年前,湖南就已实施过类似改革,掌舵人便是在百日维新失败后慷慨就义的谭嗣同;同盟会会员中,湖南籍居各省之冠,黄兴在辛亥革命中的“参与度”也远远高于孙中山;中共第一届政治局成员中,湖南籍...
评分在关于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地方史”的视野长久以来都为研究者所重视。中国太大,在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以及各个省份之间,固然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同质内涵,但似乎同时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如果说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研究,所提供的可谓是一种鸟瞰式的全景,...
评分一次远行一本书!《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王夫之到曾国藩、郭嵩焘,杨毓麟到杨昌济,湖南历代先贤,传承的湖南精神,岁月的沉淀,船山学社到毛泽东思想,一代一代的思想浪潮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反思与困惑,感触良多。书到用时方恨少,此书的方方面面接触的太少太少,需研习先贤...
本书指出湖南人的性格兼具忠贞与叛逆,忠贞于朝廷,但是地方中心主义也很深,自王夫之以来,清代的诸多文化大家都成于湖南,如王夫之、郭嵩焘、曾国藩、王先谦、谭嗣同、杨毓璋、乃至革命志士陈天华、在湖南曾经任职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直到毛泽东以来的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知识分子均是湖南人,并影响中国的走向!而且早期的郭、陈、杨登均受王夫之思想的巨大影响,才使得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而俯瞰天下。但作者并没有利用历史地理学的路数来探讨为什么只能仅仅是湖南,而非其他地域,略有牵强附会之嫌,毕竟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永远不是一个决定性的证明。
评分本书指出湖南人的性格兼具忠贞与叛逆,忠贞于朝廷,但是地方中心主义也很深,自王夫之以来,清代的诸多文化大家都成于湖南,如王夫之、郭嵩焘、曾国藩、王先谦、谭嗣同、杨毓璋、乃至革命志士陈天华、在湖南曾经任职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直到毛泽东以来的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知识分子均是湖南人,并影响中国的走向!而且早期的郭、陈、杨登均受王夫之思想的巨大影响,才使得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而俯瞰天下。但作者并没有利用历史地理学的路数来探讨为什么只能仅仅是湖南,而非其他地域,略有牵强附会之嫌,毕竟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永远不是一个决定性的证明。
评分王夫之与近代中国,中国的共济会-船山学社
评分看完这本书,感觉10年浩劫什么的,一点都不奇怪了。然后搜了一下彭璜,大惊喜了。
评分一个很小的切口,拉出一道深渊。虽然没有其他的研究佐证得出的结论是否“就是如此”(就个人经验而言存疑),但仍不失为好的体验。译者文字非常流畅,日行50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