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上下册)

国史大纲(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錢穆(1895—1990),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江蘇省無錫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錢穆九歲入私塾,熟習中國的傳統文獻典籍。十三歲入常州府中學堂學習,1912年因家貧輟學,後自學。1913-1919年任小學教員。1923年後,曾在廈門、無錫、蘇州等地任中學教員。1930年以後,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任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為止,期間曾獲得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66年,錢穆移居臺灣臺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其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钱穆
出品人:
页数:946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1
价格:9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74667
丛书系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钱穆 
  • 中国历史 
  • 国史国学 
  • 国学 
  • 经典 
  • 中国 
  • 文化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国史大纲(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人。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术已走遇百余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国史大纲 引论》第三章,钱穆先生又着重探讨了上一章中的革新派,通过历史性的梳理,将其从晚清到民国三十年的三次现代性的浪潮加以引证评述。粗看这三次浪潮,都被称为革新派,但是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其实这三派与上章所提到的记诵派、考订派和宣传派,其实是一...  

评分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  

评分

刚刚拿到书,繁体竖版,读了个开篇,钱老文字是有感情的。 写在前面是先把自己对于我之前中国史纵断面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为的是跟读之后感悟对比。 我看中国古代史,暂且先叫做古代史,大的是一部与外族互动的历史,这中间多政治、军事、民生种种。 华夏民族,内部民生凋零...  

评分

最近得闲,且又心智沉静,花了一周读完了十年前拗得的钱穆老爷子的《国史大纲》,忍不住想说两句自己以为的现代化与现代性。 记得李泽厚曾经在八十年代提过一个命题,即“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命题说中了中国200多年现代历程的纠结之处,而这个双重变...  

评分

专制政治的生态属性   专制,“意指拥有无限权力的政府”。专制政治作为一种政治统治形式,曾长期占据世界国别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即使在今天,仍不乏其例。在中国,自秦以降直至晚清,专制集权统治长达二千余年之久。  专制政治是金字塔状的、具有森严的等级差别的结构体...  

用户评价

评分

余高中时即读一过,当时浅幼,不知津要,今复读之,乃豁然有所得。宾四有清学史地考据之眼光,又有宋学分析形势之功力,于古史辩、史语所等新学亦尽量回应或吸收,所以能立得住。其以温敬坚持为人所讥,其实并非腐儒,自具手眼格局也,较之浮薄名士之流远远超之,出言有据,议论深实,遂能掷地有声,道破消息。且其治史乃第二位,治经为第一位,乃民国时候唯一具有朱子规模之学者。国史大纲、国学概论等书的体例甚佳,借鉴朱子纲目体,论据分明,层次了然,何处出现问题可以立马摘出,得失皆无从掩饰。惜后人再写通史更不能有所继承以进矣。此书虽为大纲,用心极精,关节脉络皆堪细细玩味,乃民国以来通史之大手笔。今俗士只会咀嚼引言,至于老生常谈,乃不明珠玉实在何处,岂不谬哉?

评分

(假期的时候读了大字的一部分,小小的字都没有好好看……我要读完,不能就这样还回图书馆。)钱穆先生在序言里面说,这本书是自己讲稿的集子,写成的时候正在抗战,没有史料在身边,所以写的都是重要的事,而不是掉书袋。想起钱穆先生的《晚学盲言》,看起来观点偏激,但也许和稀泥的都是打酱油的。

评分

观点偏激

评分

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历史书,但是只破不立了

评分

钱穆这个老匹夫,因其无知,故而温情,因其温情,故而狂热。在多处我多次发现他那种急于向世人证明吾国之文化实乃天下第一之文化的自卑心理。到底是一个高中老师的水平,教出来的学术余点屎也不过是这样的货色。一本书里面要么就是狗屁不通,看到先秦的诸子分类就可以知道此人学养极差,要么就是卑之无甚高论的大白话,说穿了还到底是高中教科书。想起以前看他的那些论著,温情脉脉含辛茹苦的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中国人。至于一向为世人称道的学养,我是没有看到的,连辜鸿铭都比不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