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繁体竖排版)(套装全20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使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
公元七五七年,安史之乱中雎阳(今河南商丘)被围,城中粮尽,因雎阳处于唐代江、淮的租、庸运入中原地区的中枢,守将张巡与许远决定不弃城,为解决粮食问题,他们以居民为食,期待援军来临。据《旧唐书》列传一百三十七的张巡传记载当时雎阳守军所食人数为“所食人口二三万,...
评分早上坐公交车上班,偷空读点书,翻到“情僧”苏曼殊对刘半农说的一句话:“半农,这个时候,你还讲什么诗,求什么学问!”唬得我一愣:是啊,读书到底是为什么? 古人讲读书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看早已不合时宜。曾国藩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那...
评分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通读了连带胡注的资治通鉴,释卷之际,心事苍茫。 古人读书,经史并称,通鉴可说是群史之首, 温公秉笔,严遵儒家家法, 因以史料有取舍,史识有高论,法度森严,正气凛然, 胡注精于学术考辨,复明晰诸事因果,多发明温公伏笔, 更兼亡国之痛,常借题...
评分书当然是好书。 过去一直是在学校读书,图书馆收的资治都是6、70年代中华书局的本子,装帧一般,但是铅字排的清晰美观,看起来绝对舒服。这两年都没有买过中华书局的书,所以对之的好印象还在。直到今天收到09年印刷的资治通鉴,心下大惑不解,为何在科技日进的今天,中华书局...
评分最近读完《资治通鉴》的第一卷,对战国名将吴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 求将 吴起原来是个卫国人,但在鲁国当官。有一年齐国攻打鲁国,前线告急;有人深知吴起的军事才能,便向鲁国国君推荐了他。但是谗言也随之而来——吴起的妻...
2014.06.26~6.29周纪、秦纪。7.23汉纪。7.28魏纪。8.18晋纪。8.28宋纪。9.9齐纪。9.26梁纪。10.02陈纪。10.08隋纪。12.10唐纪。12.16后梁纪。12.22后唐纪。12.24后晋纪。12.26后汉纪。12.28后周纪。司马光写到周世宗病逝,周恭帝继位就结束了,后面的事就算入本朝史了。书成后下诏送绍兴府刻板印刷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五个人,二十年,二百九十四卷,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这志愿、精力、学识、笔力、制度、调配都令人五体投地。2014年这一年的工作反复在某个项目上打转,精疲力竭,对于直属上级领导也是厌恶日甚一日,“不能无怨”,6月急务开始时,也开始读通鉴,每天上下班半小时的地铁上读,当做工作外的冥想盆、镇定剂。开阔心胸、拓展见识,历史确实启迪智慧。
评分长达半年的断断续续,终于将这294卷读完,只觉得天长地久,好像经历了一番沧桑世事。一时说不出话来了,怎么评价呀,哎,诸君去读过了,读完的一刹那,就理解了我的这个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的状态了。
评分每日细读两卷。至今日,恰逢正月初一,始读毕《通鉴》一书。
评分京东活动期间188.6入手,终于实现了一个心愿~
评分补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