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黄仁宇
出品人:
页数:328
译者:
出版时间:2015-3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832499
丛书系列:黄仁宇全集
图书标签:
  • 历史
  • 黄仁宇
  • 明朝
  • 中国历史
  • 万历十五年
  • 张居正
  • 中国文学
  • 申时行
  • 万历十五年
  • 历史
  • 明朝
  • 政治
  • 官僚
  • 制度
  • 明代
  • 中国史
  • 明朝历史
  • 古代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这本书以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前后的史事和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

全书按照几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如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分为七个章节,在人物的叙述之间穿插着或大如抗击倭寇,或小如妃嫔斗争的历史事件。作者研究的明史,并不只拘泥于大事件和热点,而是捕捉到万历年间表面虽似末端小节,实则为后世历史的发展埋下重要于伏笔的事件。在作者的眼中,这些事件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均是历史的重点。作者在全书中表达着对明史深刻的思考与分析,他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年他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目录信息

自 序
第一章 万历皇帝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参考书目附录一
《神宗实录》一
《神宗实录》二
附录二 1619年的辽东战役
附:黄仁宇手绘图
附录三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附录四 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
附录五 万历皇帝:长期荒废政事与消极对抗
附录六 陶希圣读后记——君主集权制之末路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是一部奇书。 没想过历史可以这样写。习惯了编年体的我们认为历史只有那么一种固定写法,突然面对这样以点带面,用某一年事件点破朝代命运的写法时,开始竟然会不习惯。粗线条描述历史并不难,能从小事着手讲述历史并引申出高人一等的论点则属难得。 老实说,读着《万历十五...  

评分

读完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意料之外,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巧合”的书,我以为作者想要用这一年中发生的众多看似无关的事情,来共同描绘出同一个未来,那就是明朝——这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衰落。可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必然”的书,或者说这...  

评分

评分

读完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意料之外,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巧合”的书,我以为作者想要用这一年中发生的众多看似无关的事情,来共同描绘出同一个未来,那就是明朝——这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衰落。可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必然”的书,或者说这...  

评分

一本书的10年与30年 周重林 一本书的10年与30年 10年前,我刚刚上大学,终于可以扔下教科书,随心所欲地看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作品。第一次阅读《万历十五年》,来自师兄的推荐,这本书刚刚在中国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但这部作品已经成稿近20年),已经获得知识界诸多好评的声音...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年底每日的奔波和纷争中读完这本,今夕何夕。

评分

与《明朝那些事儿》分别从两个角度,采用两种叙事方法,使用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描述了明朝文官集团和皇帝的博弈。这本着重描写万历年间的几个著名文臣的事迹,偶尔才提及其他皇帝的政治手段,作为了解万历一朝,和明朝的科普文章来读,没什么可挑剔的,阅读趣味上比《那些事儿》略逊一筹,读到万历从20岁就开始倾举国之力修建的定陵,再想到50年代因为郭沫若的建议,连尸骨都被红色小将付之一炬的悲剧,心里真不是滋味。

评分

再读一遍?

评分

10(19)万历十五年,明王朝已经透漏出来败亡的气象,作为看客,对于些许节点性的问题略有遗憾,以为稍加弥补,或能挽救,但其实作者已经说得很明白,救时不足以救世,传统政治文化的局限已经在大方向上既定,兴衰罔替作为普遍规律是中华传统文明内质的外显,任何不触及骨头的改良都是虚妄,清末一百多年的衰败已经证明了一切,这个怪圈在新中国的革故鼎新中打破,我希望不会在盛世在望的今天包装成传承故惠的面貌降临,毕竟这些祖宗们创造的东西太适合我们,我们骨子里的崇尚,最是难以磨灭。

评分

多年前第一次读,吸引我的是其轻巧的叙事、生动的人物肖像以及对属于“非重大事件”的政治常态的解析;而今重读,则为这一切背后的历史眼光所折服,黄仁宇先生的重要史观基本都已在其中,如帝国政事处理中以道德取代技术的倾向,无法进行数目字管理(未曾明确使用这个说法,但已多次表露出这层意思),日渐僵化的文官制度无法应对社会的变动等等。对于《万历十五年》来说,生动细致的写法提供了其吸引人的外表,视野开阔而又有穿透力的大历史观保证了它的厚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