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后入瑞士籍。一生创作始于诗歌,亦终于诗歌。因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对理想的渴望的浪漫主义气息,展现出对漂泊,自然和朴素事物的爱好,刻画人类处于困境,彷徨,孤独时在精神领域里的反思与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具有心理的深度,亦表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人类的博大爱心。
他是托马斯·曼心中“德国人中的德国人”,唯一能够代表“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的作家。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译者杨武能,著名德语翻译家,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德语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主攻歌德研究。出版《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格林童话全集》等经典译著30余种,另有学术专著《三叶集》等。编著的《歌德文集》《海涅文集》等十余种译作影响深远,获“中国图书奖”等多项奖励。2000年荣获德国“国家功勋奖章”,2001年获终身成就奖性质的洪堡奖金。
《悉达多》是黑塞最经典的长篇小说之一,它描写了主人公悉达多的一生。少年时代的他是一个印度婆罗门的儿子,家世显贵,英俊聪颖,他和好友歌文达一起练习沉思冥想,读经斋戒的技艺,但是对此他的内心不满足,也不安宁。于是,他和好友离开家,跟随流浪的沙门在森林中苦修。几...
评分与佛洛依德拥有达利、茨威格等艺文界实践追随者,还能搭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狂做佐证的风光不同,荣格神秘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略略显得有些寂寞。好在他有黑塞。 黑塞和荣格都是清隽瘦长型,内倾型人格,德语文化背景,自然崇拜,神秘主义倾向,早期童年生长环境宗教氛围浓厚...
评分事物即使普遍,也存在个体美感。事实上构成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细胞,乃至每一个分子都堪称完美。你不能否认在你忽视的花园里,一朵普通至极的花在群体之中不争不闹不顾不盼,但定睛看她时,却如此之美,蕴藏着生命的秘密和宇宙的光辉。 黑塞在《...
评分这本书中,黑塞从西方人的视角诠释源自东方的“佛”和“禅”,去其枝节,取其根本,他对“禅”理解浸透了西方理性主义,这种东西合璧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黑客帝国》编剧沃卓斯基就深受其影响,他说“比大多数德国学者更了解黑塞”,《黑客帝国》的理论基础其实是佛教,以西...
评分(以防万一,再次强调,这个悉达多不是佛陀,只是黑塞小说中的男主角,他所领悟的也不是佛教的教义。) 1.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至今为止我看了最多遍的一本书,市面上能搜集到的译本,我都买了看了,仍然每读每有新收获。 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
1. 很妙的构思。从现实意义讲,悉达多非乔达摩,因为乔达摩是王公贵族,是刹地利。但从悟道角度说,这两人其实是一体两面。乔达摩讲经谈这个世界必须通过语言传教,是不得已,但参禅悟道讲究羚羊挂角,得鱼忘筌,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悉达多恰是采用了这种方式。乔达摩的言传是指着月亮的手指,而悉达多的切身感悟则是月亮本身。2. 那终了的“齐万千生死的统一时间的笑”,与拈花一笑(也是针对“东西”而非“言语”)之义,何其相似乃尔!3. 这本书是一篇叙事抒情诗,是素描和速写,而非一个详尽的故事或剧本。它略去曲折跌宕或细腻委婉的情节描写,着重感悟的主体阐释。曾有人对我说“想是没有用的,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去经历”,言简意深,说得真好。一个人享用他人的珍宝与智慧而非归之于愚蠢和荒谬的能力,大概也是爱的能力的一部分吧。
评分唵。
评分深奥却易读,脑子里好多想法停不下来。
评分当一个人以孩子般单纯而无所希求的目光去观看,这世界是如此美好: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地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读起来太美好了,心情愉悦。
评分减少呼吸,直到不需要呼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