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作者黑塞(1877-1962)是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影响最大、拥有读者和研究者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已被译成53种语言,742种译本,总发行量达3000多万册,其中德文版600多万册,仅占五分之一,其余2400万册为各种文字的外文版。全世界研究黑塞及其作品的专著达50余种,博士论文2000多篇,刊登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介绍黑塞及其作品的文章有5000多篇。
黑塞的作品能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引起共鸣,是因为他的作品可读性强,反映的内容具有多元性,在承继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思想的同时,又将东方的文化和哲学思想揉合其中。
本书《堤契诺之歌》可以说是黑塞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散文、诗歌集,亦是作者对他在此之前所有作品的艺术理念、创作方法和哲学思想的归纳、总结和诠释,被许多专家和学者看作是一把开启黑塞思想之门的钥匙。
书中配有30余幅由作者本人绘制的水彩画和钢笔画,这给作品增添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不是为了表示对黑塞和其作品的热爱,同时满足一下自己可怜的虚荣心以及排解一下生活的寂寞,我是不会写这么一篇不三不四的烂文发到这的。大胆地说,像吾等浅薄之人若想假借学者般的语气,妄图在黑塞作品里谈论是非与价值观念,都是一种不可救药的装B行为....... 有人...
评分中国的文学中从来不缺少描述自然生活的文字。究其原因,古代大都是战乱或政治的缘故,文学家们被流放到远无人烟的蛮荒之地,与大自然第一次亲密接触;现代的呢,则是因为厌恶城市文明,想返回古典简朴的农业社会,所以作自我流放之举,主动拥抱自然。这种自然文学的楷模古代的...
评分堤契诺,可以想象并不是个非常适宜居住的地方,但的确是个令人向往的生活圣地。作者的敏感丰富了朴实自然的内容,可能只是金合欢,不同的金合欢,到处都是金合欢,而在一堆金合欢中遨游,非常享受。过于钢筋及拥挤的城市,让人缅怀土地的美丽。然后,再次将埋头于被水泥及大大...
评分1919年,黑塞正面临着人生的诸多低潮,告别了旧生活和妻儿,毅然来到了瑞士南部的堤契诺。幸而,那里的阳光,特别的灿烂。 在那里,他终于能自由的呼吸,终日与大自然为邻,过最质朴的生活。他戴起草帽、拿起行军椅,走进山林,用画笔涂绘彩色的画,写下心中,最真...
评分1919年,黑塞正面临着人生的诸多低潮,告别了旧生活和妻儿,毅然来到了瑞士南部的堤契诺。幸而,那里的阳光,特别的灿烂。 在那里,他终于能自由的呼吸,终日与大自然为邻,过最质朴的生活。他戴起草帽、拿起行军椅,走进山林,用画笔涂绘彩色的画,写下心中,最真...
岁杪时节最后的惊喜,收集了黑塞全部的浪漫之想,如深林之石濑,似重华之乐章。黑塞于春秋代序中钟爱夏日,自然神论吾道贯之。驻足石窖酒馆,拜访故人妮娜,写一曲致仲夏的挽歌,憎恨城市化的魔爪。对德意志浪漫传统的回溯使黑塞廓清了二十世纪的尘埃藤瘴,皇皇古典得以在堤契诺重生。
评分黑塞的画真喜欢。“大自然之中没有所谓单调、无聊这回事,那全是都市人的发明。”
评分又一个绝版系列。''美丽、孤寂的森林簌簌作响。即使在此地,我仍是陌生的异乡人。'' 异乡人,道尽荒原狼的心酸。题外话,历史的困境:清贫不足以刺激生产,奢侈又难免导致堕落,社会似乎在贫困—富足—奢侈—腐败的怪圈里循环往复。而人类的智慧有和办法:人类还有另外一种冲动——精神的冲动。
评分已收齐。
评分在阿尔卑斯山间画水彩写诗歌,那样的状态是生活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