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緻力於揭示中國農民自殺現象在不同社會類型、不同區域以及不同時間段中的差異性分布及其機理,並試圖走齣經典理論中結構與行動在自殺研究領域毒瘤般的分裂性睏境。書中主要有如下發現:中國農民自殺現象存在類型化與空間化的典型特徵;農民自殺是社會結構與自殺行動兩者互構共變的産物;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農村老年人自殺漸趨嚴重,預計未來10~20年內,中國農村老年人自殺潮將加劇。
劉燕舞,1983年生於湖南平江,社會學博士,現為武漢大學社會學係講師、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華中農業大學農村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中心、農村婦女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曾榮獲湖北省2013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奬和北京大學2013年餘天休社會學優秀博士論文提名奬。主要從事社會學理論、農村社會學與鄉村治理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自2007年至今,已纍計在全國l0餘個省市的數十個村莊駐村調查400多個工作日,有比較豐富的農村調查經驗。在《戰略與管理》、《中國研究》、《現代中國研究》、《青年研究》等期刊發錶論文、調查報告數十篇,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10餘項。
自杀是很沉重的话题,这本书很系统地讨论了我国农村的这一话题。相比偶尔见诸新闻的零散自杀报道,本书的意义在于其理论的系统性、案例的翔实性、地域的典型性。一个对乡村、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有兴趣的人,相信看完这本书会有所收获。 全书的结构很清晰,很明显的学术作品风...
評分 評分 評分——评刘燕舞著《农民自杀研究》 ■By 左 页 在出嫁不到一年的一个早晨,小易喝了大半瓶的敌敌畏,口吐白沫满地打滚。她的丈夫和婆婆,还没来得及收起抱怨,对着已经倒地的小易,嘴里依旧在嘟囔。为了撇清责任,婆婆和丈夫没有直接送医,而是选择先把小易喝农药的消息告诉她的...
評分部分有誇大嫌疑,也許齣於對研究必要性的強調。案例搜集和類型劃分細緻到過分。。“過日子”或“奔頭”不足以概括日常生活過程的運行機製
评分做這個課題很需要勇氣。自2007年以來劉燕舞在全國10餘個省市已經纍積瞭400多個日夜的駐村調查,麵對大量的自殺實例,要有強大的心髒啊。書中提到的自殺案例,很多慘不忍睹。作者細分析下去,能看到很多深層的原因,很適閤跟吳飛的《浮生取義》相互參看。
评分翻閱。作者理論素養可以說很差,主要價值來自其田野調查搜集的一手材料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總結起來就是許多農村在八九十年代仍大體是個宗法製社會,大族、男性和長輩都是社會結構裏絕對強勢的一方,傳宗接代(生男)和鬼神信仰(祀鬼)仍是主要精神寄托,因而青年女性最苦命。新韆年社會價值觀念隨著經濟環境轉變,可脫離農村生活掙錢的青年人漸漸掌握瞭話語權,無能力承擔養傢責任的中年人變得絕望,孤苦老人成為最弱勢群體。自殺是封閉社會裏弱者微弱的反抗和無奈的逃避,而農村經濟和文化的雙重匱乏導緻瞭任何瑣碎事務都能引發個人的自我毀滅。加一星算是對此類研究的鼓勵。
评分苗老師
评分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