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中国现代经济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林毅夫、樊纲、易纲、张军等当今中国经济学界的主力和领军人物,都是丛书的早年作者,正是丛书提供了他们最初的学术成长平台。2014年度格致出版社对丛书再作大规模整理和改版工作。曼瑟尔·奥尔森所著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即为此次旧籍新版品种之一。全书共分6章。第1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第2章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第3章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第4章运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第5章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最后一章提出了一个与第1章概述的逻辑关系相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大致地看了一下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总感觉着一直在围绕着一个主题——“利益”,各种各样的利益,无论哪种行为,最终都会被归结为简单的利益,这的确也是十分简单的道理,或许这与我们曾经接受过的一些东西发生了冲突,给人一种三观混乱的感觉,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
评分 评分人们通常认为,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譬如,消费者会组织起来与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作斗争;全世界无产者会联合起来反对资本家的剥削,住在同一座楼里的邻居会提供公共楼道的照明;同一国家的国民会支持本国货币的坚挺;凡此种种,不胜...
评分大致地看了一下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总感觉着一直在围绕着一个主题——“利益”,各种各样的利益,无论哪种行为,最终都会被归结为简单的利益,这的确也是十分简单的道理,或许这与我们曾经接受过的一些东西发生了冲突,给人一种三观混乱的感觉,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
评分上“行政学经典著作和前沿问题”的博士生课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并从中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今天课上重点讨论的是David M. Hart的《奥尔森理论的再验证》(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Among Dominant Firms: Revisiting the "Olsonian Hypothesis"),涉及到对奥尔森集体行动...
翻译的不好。但是本著作简单明了
评分翻译的极差,而且是多年前的译文了;内容也不简明,很绕
评分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作,演绎了大集团与潜在集团行动的困境。
评分批评的既有观点:集体获益后有持续扩大趋势。 观点1: 假设:个人付出=集体收益,由于集体收益的公共性,其成员会要求收益均分。那么“经纪人”会有“搭便车”思维,不愿意承担个人付出成本。 解决办法:使用选择性激励机制(selective incentives),在集团内部形成“赏罚分明”的动力机制。但是该机制又需要成本,因此执行困难。 观点2: 集体利益可以分为相容性利益和排他性利益,相容性利益更像做蛋糕问题,后者更像分蛋糕问题;相比之下,相容性集团更容易合作。 结论:在组织集体行动时,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有选择性激励机制的比没有的更容易。
评分15.6.18,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