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与社会学同游》作者提醒我们,学习社会学一定不要丢掉人文关怀。本书生动地阐释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带领读者在社会学的世界里畅游。
商品描述
社会学是一场游戏:既有轻松的一面,可供消遣;又是思想挑战,要求游戏者有一定的素养。在《与社会学同游》书中,彼得•伯格以如椽之笔和酣畅的文字带领我们神游社会学的庄严殿堂。在这趟旅途中,我们将紧随作者去审视人与社会的关系,去体会社会学的多重视角,关照社会学的多重性质。几个突出的主题是:“人在社会”“社会在人”和“社会如戏”。这部权威学者的经典著作宛若浓缩而精美的靓汤,带给我们丰富的人文主义营养。
名人推荐
在现代社会学的180年历史中,大多数人将社会学视为一门欲与自然科学比肩而产生的实证科学。但从齐美尔和韦伯起,有关社会学的人文主义思潮同样源远流长。作为现象学社会学创始人舒茨的学生,彼得•伯格有理由,也有信心通过对社会现实建构过程中主观意义的揭示,告诉我们与实证社会学所依赖的经验、数据、事实或有效性迥然不同的人文主义的社会学性质。这种人文主义性质既体现在我们如何看(see)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也体现在这一学科所蕴含的道德诉求之中。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一部堪称经典的社会学入门书。作者一反教科书面面俱到的写法,择要描绘了社会学的主要议题,充满人文关怀和反思性,深入浅出而不乏洞见,使初学者在轻松阅读中看到社会学事业的宏观图景。
——刘欣(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描绘的社会学是一种能够把个人情趣与追求真相的科学精神、专业智慧与常人关怀结合成一体的学科。社会学其实比一般人心中的形象更加精彩。作者所描述的社会学是那种能够发现人类行为的无比丰富性、能够在个中人不以为奇的现象中展现专业洞见的学问——这种学问会多一些人文情愫,少一些枯燥沉闷。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作者:彼得•L.伯格,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路德教派神学家。主攻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神学,其著作论及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问题。
译者: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资深翻译家,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翻译协会高级顾问,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三十余年,著作和译作近六十种,逾1500万字。
一句话概括:人文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学。 读后感: 这本薄薄的小书,到处都是隽永的文字。这些美丽的思考与意象,让我对社会学充满了好感。因为,书中人文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学,可以让人对生活少一些偏见、在社会旅途中多一点怜悯之心。 走在路上,看着来来往往、...
评分 评分 评分长久以来(其实没有很久,社会学重建才几年),中国的社会学本科生在刚刚承受了被迫调剂高考专业志愿的巨大痛苦后,就立刻迎来“什么是社会学”、“什么是社会科学”等等鬼话连篇的专业导论。大一学生们的目光大都是崇敬的,可在他们崇敬的目光中,那些讲述专业导论的社会学教...
评分一句话概括:人文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学。 读后感: 这本薄薄的小书,到处都是隽永的文字。这些美丽的思考与意象,让我对社会学充满了好感。因为,书中人文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学,可以让人对生活少一些偏见、在社会旅途中多一点怜悯之心。 走在路上,看着来来往往、...
命运就在那里 反正都是向死而生 当一个抑郁的现实主义者还是当一个残忍的乐观主义者才是你要做的选择
评分三星半,关于“社会学家应该如何如何……”的部分实在没有必要,可以删去全书四分之一。综述的部分逻辑尚可,略车轱辘话,期待更好的学科综述书
评分好喜欢这本小书和那令人激动的附赠书单啊。学一门学科,由浅入深,能和所有感兴趣的门外汉分享知识的喜悦才是大神呀。
评分本书“邀请”我们与社会学同游,这个邀请的内容实则是一种“社会学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所谓社会学意识,实则是一种现代意识、一种从事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理性精神,怀疑精神,对真理的好奇,与日常生活疏离、陌生化从而追求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对既有社会结构、观念文化、意识形态保持中性(relative)态度,并能进行选择(alternation),不陷入单一、特定的意义体系,从而培养出一种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这分明是在讲现代自我意识的养成。悖论在于:时刻关注被“社会结构”笼罩的人们的社会学家(涂尔干的重点),最可贵的品质恰恰却是超出社会框架的自我能动意识(韦伯的重点)。(纠正一个翻译错误:P124,穆齐尔是奥地利的,不是奥大利亚。)
评分游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