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何·皮特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林韵然 译
出版时间:2014-10
价格: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6013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土地
  • 海外中国研究
  • 经济学
  • 何·皮特
  • 荷兰
  • 经济史
  • Sociology
  • 土地所有权
  • 中国土地制度
  • 产权制度
  • 农村土地
  • 土地改革
  • 法律制度
  • 土地管理
  • 地权分配
  • 土地政策
  • 城乡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启用了“可信度” (credibility)和“空制度”(empty institutions)这两个概念。一种为社会群体所信赖并确认为可信的制度,其创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群体根据其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无视这一条件,不仅会导致对社会行为人 的行为方式作用甚微的空制度的产生,而且会导致社会不公加剧,低劣土地管理制度,甚至社会冲突的产生。本书指出要正确理解中国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其诀窍在于理解政府所采取的“放手”(hands-off)政策,及其所刻意坚持的“制度模糊”(institutional ambiguity)原则的意义,因为这两者促成了适合不同地方特性并具有可信度的制度的发展产生。

作者简介

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世界百强大学之一)首席教授,博土生导师,欧盟科学基金会(ERC)土地管理与空间规划项目主任,中欧农业与农村发展协会会长(ECARDC)。自2004年起分别担任格罗宁根大学终身教授、博导、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荷兰莱顿大学终身教授、博导、校长办公室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2014年获得欧洲演化政治经济学Kapp Prize奖。

研究著作成果涉及制度变迁、可持续发展、技术与风险、环境保护以及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自然资源冲突等当今社会研究领域前沿问题。在本领域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了11本书(包括Oxford University Press,Routledge,Blackwell Publishers),并发表了多篇SCI/SSCI论文(包括有影响因子5至8),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由于其取得的学术成绩,得到欧洲授予欧盟最优秀科学家的学术支持;欧洲科学基金会评价其为“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国际著名科学家之 ”,取得的学术成绩“显示出巨大的知识能力和创造力”。发起领导主持的课题经费累计超过450万欧元,得到荷兰政府如环境和空间规划部,外交部及发展援助部的支持。多次被多家媒体邀请为顾问和受访者,如英国BBC、美国PBS、中国日报、荷兰国家电台等;同时被欧盟理事会国际关系部、荷兰首相、荷兰发展援助部等聘请为科学顾问。

目录信息

对中国发展中制度性变革的重新审视:土地确权和产权稳定之迷(代前言)/Ⅰ
绪 论/1
第一章 农地产权制度的可信度,即“有意的制度模糊”之所以生效的原因/25
第二章 为什么农民没有权利——土地产权纠纷和习俗权/62
第三章 中国的草原管理:“空制度”的创建/95
第四章 争议地带——森林权、登记和社会矛盾/130
第五章 “四荒”拍卖政策/165
第六章 国有化和私有化之间——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共有财产?/207
结 论 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学/243
附录一 两个村庄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59
附录二 国营林场和村庄之间的土地纠纷材料/262
附录三 乡村学校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65
附录四 某砖窑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68
附录五 “第二轮”土地承包(农民持有的副本)/271
附录六 “第二轮”土地承包(村民委员会持有的副本)/274
附录七 责任山承包合同/276
附录八 长城村拍卖宜林“四荒地”造林合同/277
附录九 官厅村“四荒地”拍卖合同书/279
附录十 将农村土地转让给一家企业的手写合同/280
附录十一 上垣村草原界线四至范围的手写协议书(不包括地图)/281
附录十二 某村庄的草原使用合同/283
附录十三 某农户的草原承包合同/288
中英文专有名词索引/29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对这本书的兴趣来自于家里,爷爷继承了一片山林,有50年代当地政府和法院的书面证明(审判书),之后被划归自然保护区,却一直对产权的补偿问题没有明确说法。 所以书名是吸引的主要原因,书里对建国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有清晰和独到的分析和解读,多少让我有些沉迷。特别是对...

评分

第一部分 整体的感受 我不懂法学,也不懂西方政治。我甚至不懂我国的行政流程、行政事务。我只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觉到作者文字的潜台词,即他的逻辑的出发点,或者说目的、前提、因。我觉得这多少有些问题。 我觉得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主要是这样的,将西方的法学体系往中...  

评分

土地在中国自古至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民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更影响着政权的稳定。本书的突出之处在于使用了“可信度”和“空制度”两个概念。一种为社会群体所信赖并确认为可信的制度,其创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群体根据其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所做出的选择...  

评分

买这本的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实一下这个老外的观点和我从小到大学习的观点或者理论是否一致。细读后发现作者不仅对中国的土改制度做了深入研究,同时结果中国的情况定义了两个新概念“可信度” 和“空制度”。但是我还是没有说清楚中国的土地到底是归谁的!  

评分

对这本书的兴趣来自于家里,爷爷继承了一片山林,有50年代当地政府和法院的书面证明(审判书),之后被划归自然保护区,却一直对产权的补偿问题没有明确说法。 所以书名是吸引的主要原因,书里对建国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有清晰和独到的分析和解读,多少让我有些沉迷。特别是对...

用户评价

评分

中文书名很有冲击力,实际内容相当技术性。主要写中国农村土地的确权问题,兼及量很大的小产权房问题。作者研究了中国土地,在改革的过程中,有意的制度模糊。这种模糊起初是国家为了避免冲突,但现在加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大量的腐败问题。在农地之外,作者研究了草原森林和荒地的管理。这些边缘土地不像农地那么复杂而致命,可能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作者最后认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把土地资源的私人所有权制度化,而倾向于将土地承包制度发展成为永久的契约。这有点像是承认后果而不管原则,承认现状而允许难以预料的调整。不管怎么样,作者认为技术性的土地证登记制度是必须做的。

评分

观察细致入微,非常值得学习。

评分

最大的亮点在于尊重中国事实和经验,并直接以此与制度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对话。通过引入“可信度”而提炼出的“有意的制度模糊”和“空制度”对于理解中国土地问题确有启发。但是,存在严重的赘述,逻辑链条薄弱,也并未达到借此研究转型国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抽象不足)。

评分

回避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往往导致矛盾越积越深,最终在某一时刻集中爆发。做人做事同理。

评分

回避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往往导致矛盾越积越深,最终在某一时刻集中爆发。做人做事同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