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年12月7日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Groningen)。他是一位文化史学家,也是一位天才的语言学家。当他还在古典语言学校读书时,便掌握了阿拉伯语。1891年他入格罗宁根大学,改学文学和梵文,并以一篇论述古印度对剧的论文毕业。1905年他在格罗宁根大学获历史教授的职称,1915年,又在莱顿大学获同样职称。在《我的历史之路》这篇文章里,赫伊津哈概述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他对纹章学和古钱学的青春般的热情、他的东方研究的失望、以及那本使他闻名于世的《中世纪的衰落》一书的概念,等等。极权主义思想的出现激发了他在《明天即将来临》一书中挺身捍卫西方文学和艺术,而是《游戏的人》中他又坚持了对先验价值的信念。1942年,赫伊津哈作为人质被德国占领军扣押,随后被禁闭在一个小村庄里。1945年,2月1日,在荷兰解放前夕,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义。
游戏是否就是儿戏?是否只是闲暇时的消遣?是否就是严肃的对立面?游戏是否真的带有原罪? 郝伊津哈分析了游戏与文化、语言、法律、战争、诗歌、哲学、艺术的多方面关系,从非常宏观的视角提出“文明是在游戏之中成长的,是在游戏之中展开的,文明就是游戏。” 他把游戏提到了...
评分游戏是否就是儿戏?是否只是闲暇时的消遣?是否就是严肃的对立面?游戏是否真的带有原罪? 郝伊津哈分析了游戏与文化、语言、法律、战争、诗歌、哲学、艺术的多方面关系,从非常宏观的视角提出“文明是在游戏之中成长的,是在游戏之中展开的,文明就是游戏。” 他把游戏提到了...
评分游戏是否就是儿戏?是否只是闲暇时的消遣?是否就是严肃的对立面?游戏是否真的带有原罪? 郝伊津哈分析了游戏与文化、语言、法律、战争、诗歌、哲学、艺术的多方面关系,从非常宏观的视角提出“文明是在游戏之中成长的,是在游戏之中展开的,文明就是游戏。” 他把游戏提到了...
评分#老蕉书单# 2019年2月第1本-20190201 【书名】《游戏的人》 【作者】约翰·赫伊津哈 【关键词】游戏与文明 【书评】 1、本书是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1938年写的一本著作,是西方休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它讨论了在文化和社会中游戏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很多研究游戏...
评分从文化、宗教的产生,而非心理学、人类学,来解释游戏行为。包含了相关的大量语言学解释,也因为大量的资料介绍使其中内容有些乏味、繁琐,但也因此丰富而饱满。
基友总是教导我,人生一玩主。带着游戏的心态过日子(写论文),或许真会开心一点呢!全书逻辑:一切人类文明皆自带游戏体裁。作为一部(扶手椅?)人类学著作,大量征引神话和战争史材料很涨姿势,神话部分五星安利给本科班上小盆友~以及通过本书我知道了豆瓣著名美妆博主Freya小姐姐的名字来源竟然是北欧神话里的爱与美之神!
评分1,11
评分文明诞生于“游戏”和“严肃”构成的精神培养基。 游戏可以是严肃的,游戏大于严肃,而游戏层面又可以和严肃层面二元对立。 竞赛的文化价值可以把游戏带到文化层面这个观点简直拯救了我得论文思路。 游戏,这个迷人的家伙,我爱上了这本书。
评分本书从游戏的角度探讨了游戏与人类文化演进的紧密关系,详尽探讨了希腊、印度、中国、北欧等文明中游戏概念的演化历程,全面展示了游戏对人类文化的重大影响,阐述了游戏对于现代文明的重要价值。
评分部分章节其实感觉有点牵强,而且最后两章部分结论也有点让我觉得赫伊津哈是不是有点中二病…文化的游戏因素,不知道为什么豆瓣短评给人的感觉是“文化中的游戏因素”,这在作者序里就指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