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就其本身而論,隻是一個純粹的外交意義上的國際會議。但是,外交是內政的繼續,在南北分裂、派係林立的特定條件下,外交不可避免地捲入政爭……
一時間,國內政潮陡起:當年理直氣壯地抵製對德宣戰的廣東非常國會,如今,又同樣是理直氣壯地要求嚮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錶,爭享戰勝國的榮耀。不久之前,康有為還是張勛復闢的主謀,公然推翻民國,現在卻反過來,以民國的名義,大義凜然地斥責政府專製。更為有趣的是,國會與國務院形同冤傢,為轉嫁對德和約的責任,彼此暗算,相互推卸,國會的不閤作,屢屢把國務院置於難堪與孤立的地位……
章宗祥、陸宗輿、曹汝霖“賣國”竟有難言之隱?
一戰後,段祺瑞怎樣從眾望所歸淪為眾矢之的?
當民眾輿論綁架外交決策時,會齣現怎樣意想不到的後果?
為什麼理直氣壯地抵製對德宣戰的廣東非常國會,到後來卻更理直氣壯地要求嚮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錶?
為什麼說五四學潮並不是一個純粹的下層學運?
從軍事領袖到政治領袖,吳佩孚怎樣實現瞭華麗轉身?
巴黎和會緊要決策時刻,為何外交總長陸徵祥擅離職守齣走瑞士?
為什麼張勛復闢時主張公然推翻民國的康有為,五四時卻以民國名義,大義凜然地斥責政府專製?
一個警察總監,為何竟能架空國務總理?
…………
鄧野
重慶市人,1953年5月20日生。198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曆史係,1986年來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評聘為副研究員,2003年評聘為研究員。著有《中華民國史》《聯閤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年間國共政爭》《民國政治的邏輯 》等作品。
与唐启华的《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注重挖掘新外交档案不同的是,这本书着重从政治派别与大国外交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为何在巴黎和会失败。 一战的胜利,让很多人以为“公理战胜强权”,乃至让他们提出诸多不合实际的要求,例如归还中国原有领土。朝野各方对巴黎和会充...
評分 評分史料裁剪能力超凡脫俗
评分很不錯,南北各派係掛著愛國的旗號互相攻擊扯皮。南方攻擊北方壓製學生運動不愛國,在自己轄區卻嚴禁學生運動。徐世昌等在限期最後階段對外錶態發瞭不予簽名的命令,但在當時條件下,電文傳到外交使團必是最後簽字限期後瞭,顧依照自我判斷最終決定不簽名,不簽名是否得益有利國傢最終決定是由美國人內部政局決定。都是搗漿糊的政治鬥爭專傢
评分本書幫我理清瞭很多1918—1919年國內外政治錯綜復雜的事件,很贊!
评分筆力勁悍
评分寫法不喜,像是授課大綱和筆記結閤。值得關注的點:1)五四的意義是如何在之後幾年被建構的;2)新舊官僚的不同行為模式;3)研究係動員能力驚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