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充分利用日本及中國大陸、颱灣所藏檔案史料,體察清末民初的時代語境,以華盛頓會議等影響深遠的曆史事件為案例,梳理、剖析當時外交活動的錶象、特點及其本質。對晚清至民國北京政府時期外交製度的形成、外交政策的製定、外交機構的興衰、外交人纔的培養,以及重要事件中中央政府、外交官僚、社會輿論所起的作用等問題進行瞭詳盡分析。全書力求擺脫以往民初外交史研究中重評價、輕實證的痼疾,還原以往研究中未能注意到的細節和時代特點,並追索民初外交與其前後時代外交的關係。
川島真 1968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大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課程修瞭,文學博士。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綜閤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係東亞國際關係史專業副教授。主要著作有:《走嚮近代國傢的摸索 1894—1925》(岩波書店,中國近代史叢書2,2010年)、《東亞近代史》(11捲,閤編,岩波書店,2010—2011年)、《中國近代外交的胎動》(閤編,東京大學齣版會,2009年)、《走嚮全球性中國的路程——外交150年》(閤著,岩波書店,2009年)、《1945年的曆史認識》(閤編,東京大學齣版會,2009年)、《中國的外交》(閤編,山川齣版社,2008年)、《東亞國際政治史》(閤編,名古屋大學齣版會,2007)等。
川岛真著、田建国译:《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绪论 本书试图通过解读中华民国前期(1912—1926年)北京政府留下的外交档案与文献,诠释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1) 首先要关注的是,负责中华民国前期外交的年轻外交官所具有的“近代”意识和建设...
評分 評分近来对民国外交史颇感兴趣,零星看了徐国琦、唐启华的几本书。在湖北省图书馆的书架浏览,无意中看到《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久闻大名,遂借阅之。俗务缠身,用了三周才算看完。全书洋洋洒洒60余万字,时有灼见,不能尽记,特摘录几点备忘。 本书是东京大学川岛真教授积多年之...
評分川岛真著、田建国译:《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绪论 本书试图通过解读中华民国前期(1912—1926年)北京政府留下的外交档案与文献,诠释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1) 首先要关注的是,负责中华民国前期外交的年轻外交官所具有的“近代”意识和建设...
評分近来对民国外交史颇感兴趣,零星看了徐国琦、唐启华的几本书。在湖北省图书馆的书架浏览,无意中看到《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久闻大名,遂借阅之。俗务缠身,用了三周才算看完。全书洋洋洒洒60余万字,时有灼见,不能尽记,特摘录几点备忘。 本书是东京大学川岛真教授积多年之...
文獻綜述無敵瞭
评分從文獻綜述開始一路長跪不起——“博論即巔峰”對不少學術狗來講還真算真理
评分日本文獻最讓我不滿意的大概隻有說不好故事,太實瞭。"筆者認為,現代中國對待曆史事實,與其說是錶現所謂fact,不如說更接近discourse;在“事實”形成方麵,既重視實際放上的事, 也同樣重視傳承內容、煩惱傳承方式以及要讓人們記憶什麼。筆者在本書中想要討論的既是fact,同時也是將要形成的discourse。在這個意義上,筆者打算談談民國前期所建立的記憶。視角也影響瞭記憶的建立。"
评分此人是於sir好友並同歲,竊以為寫得相當不錯
评分感時局多艱,始創不易,尋史窮經,事業皓首。若吾當彼日,恐難當其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