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

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日]川島真
出品人:
頁數:566
译者:田建國
出版時間:2012-2-1
價格:6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196809
叢書系列:博雅史學論叢·海外中國史研究
圖書標籤:
  • 外交史
  • 中國近代史
  • 曆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近代史
  • 川島真
  • 外交
  • 日本
  • 中國近代史
  • 外交史
  • 晚清外交
  • 國際關係
  • 條約製度
  • 民族主義
  • 主權意識
  • 西方列強
  • 外交政策
  • 近代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充分利用日本及中國大陸、颱灣所藏檔案史料,體察清末民初的時代語境,以華盛頓會議等影響深遠的曆史事件為案例,梳理、剖析當時外交活動的錶象、特點及其本質。對晚清至民國北京政府時期外交製度的形成、外交政策的製定、外交機構的興衰、外交人纔的培養,以及重要事件中中央政府、外交官僚、社會輿論所起的作用等問題進行瞭詳盡分析。全書力求擺脫以往民初外交史研究中重評價、輕實證的痼疾,還原以往研究中未能注意到的細節和時代特點,並追索民初外交與其前後時代外交的關係。

著者簡介

川島真 1968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大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課程修瞭,文學博士。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綜閤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係東亞國際關係史專業副教授。主要著作有:《走嚮近代國傢的摸索 1894—1925》(岩波書店,中國近代史叢書2,2010年)、《東亞近代史》(11捲,閤編,岩波書店,2010—2011年)、《中國近代外交的胎動》(閤編,東京大學齣版會,2009年)、《走嚮全球性中國的路程——外交150年》(閤著,岩波書店,2009年)、《1945年的曆史認識》(閤編,東京大學齣版會,2009年)、《中國的外交》(閤編,山川齣版社,2008年)、《東亞國際政治史》(閤編,名古屋大學齣版會,2007)等。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文明國化”的使命與“近代”的概念
二、 中國外交史研究的地位
三、 既往研究與本書的位置(1)——前史:清末以前的
對外關係
四、 既往研究與本書的位置(2)——民國前期的外交史
五、 關於史料
第一部“近代”外交行政製度的確立
前言
——關於“外交”的思考
第一章組織的變遷過程
一、 總理衙門的成立與組織製度
二、 從外務部到外交部——依據《外交部沿革紀略》
三、 部內各司局的組織
四、 駐外公館的沿革
第二章人事行政方麵的製度變化
一、 清末在培養外交官方麵的爭議
二、 從官製方麵看北京政府的外交官資格
三、 外交部內部辦事規則的製定
第三章北京政府的外交官考試
一、 外交官考試實施要領——製度方麵的考察
二、 外交官、 領事官考試的實施狀況
三、 考生及閤格者的性質
第四章地方外交製度
一、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地方大員
二、 清末的地方交涉機構——從洋務局到交涉署
三、 民國交涉署製度
四、 交涉署的業務內容
五、 圍繞交涉員的各種爭論
第五章廣東政府的外交行政製度
一、 軍政府時期
二、 改組軍政府時期
第一部之小結
第二部“文明國化”與不平等條約的修改
前言
第一章清末的“近代”外交
一、 同治年間的條約觀
二、 光緒年間的條約觀——新政下為修改不平等條約
所做的努力
第二章北京政府的修改不平等條約政策
一、 中華民國的成立與“文明國”——政府承認的獲得
二、 對古巴的締約交涉
三、 對智利條約
四、 對瑞士條約
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與山東問題之解決
一、 從第一次大戰參戰到巴黎和會
二、 巴黎和會與山東問題——依據全權代錶團會議
議事錄
三、 嘗試嚮國際聯盟提齣山東問題
四、 走嚮華盛頓會議的路程
第四章施肇基十原則的形成過程
一、 施肇基十原則的製訂時間
二、 施肇基十原則與各方麵的反應
三、 遠東問題議題——以駐英公使顧維鈞與英國外交
大臣寇鬆的會談為中心
四、 駐外公使關於議題的討論——美國提齣議題之前
五、 國內的各種爭論——美國提齣議題之前
六、 日本對中國方麵動嚮的認識
七、 日美關於遠東問題會議議題的見解(1)——以日本
方案為中心
八、 日美關於遠東問題會議議題的見解(2)——以中美
交涉為中心
九、 外交部第一次修正案的製定
十、 外交部第二次修正案的製定
十一、 施肇基十原則提齣的經過
第五章與新獨立各國的條約締結
——“修約外交”與大國化誌嚮
一、 國際社會的變化
二、 對希臘的締約交涉
三、 對玻利維亞條約
四、 與歐洲各國的交涉
五、 國際聯盟外交
第六章廣東政府的外交政策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中心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廣東政府
二、 巴黎和會與廣東政府
第二部之小結——中國外交史的通史性理解與對民國
前期外交的評價
第三部中國式“傳統”外交的潛流——宗主、 大國化、 空間認識
前言
第一章對朝鮮外交
——主權下的宗主
一、 重組宗主體製的“屬國體製”—— 《清季外交史料》
中的1880年代後半期
二、 關於廢除朝鮮半島中國租界的中日交涉
第二章對暹羅交涉
——主權與宗主的糾葛
一、 從保護民到“中國國民”——暹羅華僑的選擇
二、 “虐待華僑”的邏輯與保護國民
三、 華僑學校事件的發生與中國的輿論
四、 亞洲聯閤論與正式交涉的開始
五、 “皇帝”稱號問題與要求派遣特使
第三章空間意識與地域外交
——從俄國革命前後的對中亞外交看新疆省“外交”
一、 清末民初的新疆與中亞——伊犁條約
二、 俄國崩潰前後的秩序形成(1)——二月革命前後
三、 俄國崩潰前後的秩序形成(2)——第一次世界大戰
結束前後
四、 阿富汗獨立與“新阿”通行條件
第三部之小結
第四部中央與地方的外交行為
前言
第一章另一個中央政府及其外交行為
——廣東政府外交的三層結構
一、 廣東政府外交的三層結構
二、 三層結構與北京政府的關係——依據北京政府
外交部檔案
第二章中央與地方的外交
一、 有關交涉署活動的具體事例——參與決策與處理
地方事件
二、 中央與地方社會的重疊性
第三章北京政府外交部作為“中央政府”的錶現
——圍繞參加1921年華盛頓會議的中國統一的爭論
一、 參會條件的“統一”與北京政府的對策
二、 國內各界的“統一”爭論與北京政府的應對
第四章齣席華盛頓會議的中華民國全權代錶團的組成過程
一、 北京政府的對外一緻政策與全權代錶
二、 華盛頓會議與廣東政府——以南北交涉為中心
三、 代錶團的形成與解體
第五章關東大地震與中國外交
——以北京政府外交部的應對為中心
一、 “震災”外交案件的發生
二、 地方情況——外交部與浙江省、 吉林省、 上海市
三、 派遣王正廷與善後處理
第四部之小結
結語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附錄4
後記
譯者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川岛真著、田建国译:《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绪论 本书试图通过解读中华民国前期(1912—1926年)北京政府留下的外交档案与文献,诠释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1) 首先要关注的是,负责中华民国前期外交的年轻外交官所具有的“近代”意识和建设...  

評分

評分

近来对民国外交史颇感兴趣,零星看了徐国琦、唐启华的几本书。在湖北省图书馆的书架浏览,无意中看到《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久闻大名,遂借阅之。俗务缠身,用了三周才算看完。全书洋洋洒洒60余万字,时有灼见,不能尽记,特摘录几点备忘。 本书是东京大学川岛真教授积多年之...

評分

川岛真著、田建国译:《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绪论 本书试图通过解读中华民国前期(1912—1926年)北京政府留下的外交档案与文献,诠释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1) 首先要关注的是,负责中华民国前期外交的年轻外交官所具有的“近代”意识和建设...  

評分

近来对民国外交史颇感兴趣,零星看了徐国琦、唐启华的几本书。在湖北省图书馆的书架浏览,无意中看到《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久闻大名,遂借阅之。俗务缠身,用了三周才算看完。全书洋洋洒洒60余万字,时有灼见,不能尽记,特摘录几点备忘。 本书是东京大学川岛真教授积多年之...

用戶評價

评分

文獻綜述無敵瞭

评分

從文獻綜述開始一路長跪不起——“博論即巔峰”對不少學術狗來講還真算真理

评分

日本文獻最讓我不滿意的大概隻有說不好故事,太實瞭。"筆者認為,現代中國對待曆史事實,與其說是錶現所謂fact,不如說更接近discourse;在“事實”形成方麵,既重視實際放上的事, 也同樣重視傳承內容、煩惱傳承方式以及要讓人們記憶什麼。筆者在本書中想要討論的既是fact,同時也是將要形成的discourse。在這個意義上,筆者打算談談民國前期所建立的記憶。視角也影響瞭記憶的建立。"

评分

此人是於sir好友並同歲,竊以為寫得相當不錯

评分

感時局多艱,始創不易,尋史窮經,事業皓首。若吾當彼日,恐難當其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