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学小史》是梁先生于1942年时,将自己“自幼修学,以至在某些学问上‘无师自通’的经过,叙述出来给年青朋友,未始无益。”全篇文字简短,叙事朴实、精彩,全文从家庭出身写起,讲述了一个“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受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思想的影响,通过自学,渐渐领悟学识真谛,步入学识殿堂。同时,本书还加上两篇文章:《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与《自述》。《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是梁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给青年学子的讲演,里面详细地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自述》为梁先生1934年所作的长篇讲话,是他当年向众多青年学者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历程。这两篇文章与《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的内容形成互补,从中可以看到梁先生的一生正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极好实例。
梁漱溟(1893—1988),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论文集》、《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
这是梁漱溟先生的自传中写下的做学问的八种境界,摘录下来吧。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
评分如何阅读一本书,学会提问和这本书教会了我元认知的本质是提问题(描述现象的理论性问题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用问题),寻找理由模型,严密论证最后得出答案,只是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大家们写书的方式和所用语言不同。 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好的地方是不以问题为中心去梳理不同大...
评分梁先生一生治学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真诚感人。 好书不怕短,和那些洋洋洒洒的卖弄文章相比,梁先生则老实示人。 不卖弄聪明,不含糊问题,不放松学习,不迁就自己和别人,有这些品质,足够使人成长了。 学问先回到自己身上,切实受用后,再发挥到社会,确实是儒家的路子...
评分这种自问自答式的大字报本来毫无反驳的价值(虽然匿名了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我想要谈谈这位动辄“我们哲学圈”的那种科班情结。 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科班优越感的人,因为大学和专业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来源之一。我开始对“科班”产生怀疑,源于我接触了...
评分现在高中的文科教育,对一个人对人文学科的判断力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这种教育方式下,学哲学、历史等诸学科,并不是帮助学生培养这门学科本身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学会欣赏这门学科本身的价值,而是变着法的证明某套独断论的正确性。教育出来的学生,能记住的只有这套独断论,...
「年轻的时候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不要在年老的时候后悔年轻时没有照顾好自己,少手淫」
评分在我精神欠佳(因过度学习,忽略了身体)之时能够在他人的引导下阅读这本小书,实属幸运。梁先生的自学方法、做人的准则都给我很大启发。读到最后一篇《自述》甚至有些惊喜和惊讶,因为梁先生当时也把解决中国问题之根本放在乡村教育上。我自知学识、阅历都不强,但是在思考中国之根本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时候,现阶段我的答案与梁先生是一致的,而社会上也已经有不少优秀的人在从事这一事业。让我吃惊与惊讶的是,难道中国的问题几十年未变?并且几十年过去了,乡村教育还是当务之急却道阻且长吗?
评分很喜欢先生的“实”,不仅是坦诚,而且强调自学就是上进,上进后既要实现书本知识的增长,也要达到生活智慧的自觉,这是很多学院派不懂的至理。
评分与彭翼仲的关系值得关注
评分逐步阅读这套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