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庄士敦是一个汉学功力深厚、具有学者素养的人,他广猎经史子集,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饮茶之道。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但令其声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出版的这本《紫禁城的黄昏》。
庄士敦不仅对溥仪竭诚尽忠,也为古老的皇宫带来了新的气息,深受溥仪崇敬。但在大量中国文献中,都不约而同将他写成西方文化的代表,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锋,甚至说庄士敦教英文是假,实际上是小朝廷与英国使馆的联络人,是英国特务。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一心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1938年,庄士敦去世,终身未娶。
高伯雨 一九八九年逛书店,忽见《紫禁城的黄昏》触我眼帘,书名是高阳写的,我以为是高阳的新作,心想不会是我二十年前所译的那一部改装了罢(二十年前我的一部,由春秋出版社出版的,先在一九六四年《春秋》半月刊按期刊登,后采印单行本)。 细看书名下边两行小字“庄士敦原...
评分高伯雨 一九八九年逛书店,忽见《紫禁城的黄昏》触我眼帘,书名是高阳写的,我以为是高阳的新作,心想不会是我二十年前所译的那一部改装了罢(二十年前我的一部,由春秋出版社出版的,先在一九六四年《春秋》半月刊按期刊登,后采印单行本)。 细看书名下边两行小字“庄士敦原...
评分 评分1、庄士敦连帝制复辟者都很难称得上,他只是带着对一个伟大国度和一个曾经伟大王朝的崇敬之心开始对溥仪的教学。庄士敦的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人格——能够这样做,一是基于他的品格,庄比很多中国人更像儒者:忠诚、正直;二是由于他的西方民主政治和教育的生活背景...
评分当意大利影片《末代皇帝》荣膺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时,这似乎注定了英国人庄士敦这本《暮色紫禁城》的热销。在中国文献中,庄士敦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代表,文化侵略的急先锋,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此版翻译跟老版比起来,语言比较平实简洁,欠文采;作者夹带私货不少,感情偏向略明显,不怎么客观,有些内容甚至被溥仪在自传中直接打脸了;以前看到外国博物馆馆藏的中国文物,都有点生气和唏嘘,因为是被八国联军侵华掠夺走的,看了此书才知道,原来还有好多是被清末民初腐败的当权者主动卖掉换钱了
评分溥仪三岁继位,六岁退位,皇位带来的不是权力和尊严,而是无休止的禁锢和孤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定性了溥仪悲剧性的一生。庄士敦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清末民国初那段荒乱的历史,也带我们走近这个末代皇帝,他笔下的溥仪有思想、有见地、有独立自主意识,足以看出这个帝师对学生的情深义重。这对溥仪来说,无疑黑暗中的一缕曙光,也是不幸中的最大欣慰了。
评分#5月书单#黄昏到黑暗的紫禁城,清朝皇室最后的挣扎。
评分跟溥仪自传一起读会很有意思
评分另外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