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湖北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由中国大陆到台湾,一直到1960年任《自由中国》半月刊的文艺主编和编辑委员。1962年~1964年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教小说创作。1964年,应邀为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访问作家。1967年,聂华苓和美国诗人Paul Engle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区作家到爱荷华四个月,写作,计论,旅行。1971年,和Paul Engle结婚。两人主持“国际写作计划”21年期间,世界各地区到爱荷华的作家有七百多位。曾经参加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及“国际写作计划”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作家有八十几位。聂华苓于1988年退休,专事写作。
聂华苓已出版二十二本书,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中译英,英译中以及文学评论,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中文地区出版;并有作品在美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意大利、葡萄牙、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英国、荷兰、以色列等国翻译发表。两卷英译的《百花齐放文集》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
中国人活得太不容易了,别人只能活一生一世,而中国人一生就得经历三生三世的试炼和痛苦。也算福气吧。看了她的书,你为她哭还是为她笑?你为大家哭还是为大家笑?当一切都化为陈迹以后,还有文字,还有书。聂华苓、安格尔和我们都活在书里。毕竟有那么多中国同行在华苓的依阿华山坡上,一个叫做渡埠客街的家里,度过那么美丽和快活的时光。那样快乐的时光并不是常常能够得到的。
聂华苓,鹿园红楼的女主人,保罗生死相随的妻子,三生三世,永恋着母土,三生三世,如凤凰一浴火般精彩美丽壮观的奇女子,是她,使小城“爱荷华”名扬世界。
读聂华苓的《三生三世》,有说不出的感慨。 而今,我在《三生三世》找到了关于这种生活的生动描述。这段文字,我读了又读,不忍删掉任何一个字:"我们终于在爱荷华河边小山上一幢胭脂红楼里有了一个家。我爱柳树,Paul在屋前种了一棵柳树,柳条飘拂窗前,隐隐约约透着爱荷...
评分中国人活得太不容易了,别人只能活一生一世,而中国人一生就得经历三生三世的试炼和痛苦。也算福气吧。——王蒙 在图书馆里,我不止一次看到这本书,由于被它的厚度所惊吓,心里明白自己是没有耐心把它看完的,所以只好放弃。约一个月前,我又一次偶然地拿到这本书,看到了...
评分《三生三世》,既是聂华苓个人人生轨迹的白描,也是二十世纪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折射了与她同时代中国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军阀割据,内乱不止,外族入侵,国土分裂,极权统治下的白色恐怖,并由此而致的流浪漂泊迁徙动荡。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生离死别,因此被压缩成一个...
评分返回北京的机舱里,看完《三生三世》,在最后的红楼情事里很多次地要流泪。聂对安格尔说“和你在一起生活过了,就无法在和别人一起生活。”这一句,便让我眼泪决堤了。我知道那种难过,知道那种在面对完美事物时所产生的怅惘、悲伤。男女之情升华到一个境界,就成为了心灵的盟...
评分《三生三世》,既是聂华苓个人人生轨迹的白描,也是二十世纪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折射了与她同时代中国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军阀割据,内乱不止,外族入侵,国土分裂,极权统治下的白色恐怖,并由此而致的流浪漂泊迁徙动荡。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生离死别,因此被压缩成一个...
2010-07-03 首图
评分其实是前年看完的。。。
评分她与PAUL的真挚情感令人感动。
评分爱情的意义是两份孤独,相护,相抚,喜相逢。
评分殷海光人好有意思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