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很快,阿富汗各派游击队逐渐结成联盟,同入侵者和阿富汗政府军展开了游击战争。本书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泪记忆,是20世纪纪实文学经典作品。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 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因为独立报导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她还曾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不能公开露面。2000年,她受到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协助迁居巴黎,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记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锌,前苏联用它来做棺材的外壳,而装在里面的,是在历时十年之久的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二十岁左右的娃娃兵。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抱着满腔报国的热忱并以为自己是去为一场正义战争献身的。 “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认识真理;二是回避真理。莫非我们要...
评分有一种刺痛叫做真实 ——《锌皮娃娃兵》,在战争里面没有幸存者 你还记得高中课本里面的那句藏在坦克图片下面简短的话么?“苏联入侵阿富汗”,历史书就这样草草带过,在20世纪,除了二战的盟军的胜利,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被记住的故事了。新闻越短,事件越大。在这句话的下...
评分#書# 2014《鋅皮娃娃兵》7.5/10 作者:[白俄] S·A·阿列克谢耶维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铁葫芦图书 出品方: 磨铁·铁葫芦 译者: 高莽 出版年: 2014-8-15 對比閱讀英語版 #書# 1992《ZinkyBoys》8/10 作者: Svetlana Alexievich 出版社: W. W. Norton & Company 副标题: Sovie...
评分我在看完《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一书后决定再也不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不是不好,是太难承受。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
评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读来会让人愉快的书。但阅读,终究也不只是为了愉悦。有些时候,我们总要像卡夫卡所言那样,“读一些会刺痛我们的文字”。 《锌皮娃娃兵》是一本有关阿富汗战争的纪实文学作品。本书作者,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这部作品中使用的手法令人印象深刻...
战争这种东西,什么时候都不受欢迎。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罪恶。
评分【2016.6.4~6.7】(22万字,322页)这样悲伤黑暗的书,此生我再也不愿意重读。张爱玲《赤地之恋》结尾写到,刚刚结束内战的解放军又被莫名其妙的送到朝鲜战场。《锌皮娃娃兵》可作为考琳·魏格纳《纪念碑》的背书。《失明症漫记》写灾难中仍然在冷血操控公民命运的机器,《复明症漫记》写国家机器内部的政治运作与勾心斗角。以及《锌皮娃娃兵》,都是被国家欺骗的人。
评分对作者的所做作为表示敬意,对作者的所写所录表示遗憾。书中简洁的语言和跳跃的片段让我仿佛与巴别尔的骑兵军重逢,而困惑也正在这里——如此手法,是否真的逼近了事实本身,也逼近了非虚构的意义所在?……
评分诺贝尔奖没人了吗
评分“我急急忙忙向墓地奔去,如同赶赴一场约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