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積十餘年之功,對其傢鄉莆田孫村所作的研究內容包括通婚圈、俗“例”之變、靈力興衰“共時態社區”中人鬼神之間的權力關係以及依托於鄉土社會文化網絡的“同鄉同業”經濟等。作者探尋微觀曆史中的細脈與秘徑,從日常生活變遷和延續的角度來考察問題,以小見大,貼地入微。
本書內容生動,並且帶有較重要的理論含義,包括對國傢與社會、傳統與現代/革命等二元對立框架的反思,以及對“權力的文化網絡”、鄉村“空心化”等被較普遍使用的概念的重新論證。
吳重慶
1964年12月齣生於福建莆田。1991年7月獲中山大學中國古代哲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華南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開放時代》特約主編。
作者以自己的家乡——福建莆田的一个普通沿海村落为对象,围绕婚俗、祭祀与公共事业,重点关注了70年代后期以来的乡村社会变迁,文中大量引用、阐释、回应与反思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许多经典理论(特别是对武雅士和施坚雅),附录收录了作者父亲对民国到文革期间孙村乃至莆(田...
評分作者以自己的家乡——福建莆田的一个普通沿海村落为对象,围绕婚俗、祭祀与公共事业,重点关注了70年代后期以来的乡村社会变迁,文中大量引用、阐释、回应与反思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许多经典理论(特别是对武雅士和施坚雅),附录收录了作者父亲对民国到文革期间孙村乃至莆(田...
評分作者以自己的家乡——福建莆田的一个普通沿海村落为对象,围绕婚俗、祭祀与公共事业,重点关注了70年代后期以来的乡村社会变迁,文中大量引用、阐释、回应与反思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许多经典理论(特别是对武雅士和施坚雅),附录收录了作者父亲对民国到文革期间孙村乃至莆(田...
評分作者以自己的家乡——福建莆田的一个普通沿海村落为对象,围绕婚俗、祭祀与公共事业,重点关注了70年代后期以来的乡村社会变迁,文中大量引用、阐释、回应与反思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许多经典理论(特别是对武雅士和施坚雅),附录收录了作者父亲对民国到文革期间孙村乃至莆(田...
評分作者以自己的家乡——福建莆田的一个普通沿海村落为对象,围绕婚俗、祭祀与公共事业,重点关注了70年代后期以来的乡村社会变迁,文中大量引用、阐释、回应与反思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许多经典理论(特别是对武雅士和施坚雅),附录收录了作者父亲对民国到文革期间孙村乃至莆(田...
111頁,吉登斯的英文名(Anthong Giddens)?
评分看瞭第二章,作者用自己的田野挑戰瞭很多人類學傢的論斷,但自己好像沒有仔細去處理田野背後的宗教、曆史問題。
评分111頁,吉登斯的英文名(Anthong Giddens)?
评分該書描繪的鄉村似乎印證瞭鞦風錢塘江以南的論斷。書中關於鄉村中的人、鬼、神是這麼的熟悉,書中描繪的不僅存在於閩中。
评分很有意思。其實我對注釋裏的那些“名著”更感興趣。接下來得看看考試的書瞭。這幾周的周末都太浪費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