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探討中國國民性的社會學著作
★開創瞭反思中國國民性的先河,並對後世學人影響極深,它所代錶的西方一個世紀以來有關中國人的性格爭論的終結,曾引起魯迅的極大關注。
★魯迅鄭重推薦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
★《阿Q正傳》《吾國與吾民》深受影響
★我們的優點與缺陷——隻有敢於正視,纔可能有所改變。
===============
作為研究中國國民性的第一本詳盡著作,本書對後世學人的影響極深,魯迅、許壽裳、馬君武、潘光旦、李景漢等作傢、教育傢和社會學傢都曾給予本書極高的贊譽和認可。
本書問世已近一百二十年,其文本依然極具閱讀價值,百年間擁有多國譯本。自20世
紀80年代以來,中文簡體版本更是層齣不窮。
作者從27個方麵概括和總結瞭中國人的性格特徵,既刻畫瞭中國人的文明與所長,也揭批瞭中國人的舊習和醜陋。作者善於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寫作資料多源於自己在中國幾十年間的經曆和觀察。
對比往昔與今日,認識中國人的普遍性格,此書仍不乏真知灼見。
===============
我至今還在希望有人譯齣史密斯的《中國人的文明與陋習》來。看瞭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幾點說得對,變革、掙紮、自做工夫,卻不求彆人的原諒和稱贊,來證明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
——魯迅
這本書大體上很可以說是一幅中國人的逼真寫照。
——潘光旦(著名社會學傢、優生學傢、民族學傢和教育學傢)
明氏觀察精密、獨具慧眼,而且他那描摹入微、寫實逼肖的能力,豈但在西洋人中沒有幾個可以與他比擬的,就是在我們自己的國人中間也是少如鳳毛麟角吧。
——李景漢(著名社會學傢、社會調查專傢)
★19世紀最傑齣、多産的中國問題專傢
★曾被譽為“在美國的中國代言人”
★影響近代中國的50名外國人之一
★推動瞭清華大學、協和醫院、協和醫學院的建立
明恩溥 (1845—1932)
原名Arthur Henderson Smith,美國人,基督教公理會來華傳教士。1845年齣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1872年與妻子一道來華傳教。僑居中國54年,先後居住在天津、魯西北及河北通州。他在中國積極從事農村布道、醫藥、慈善和教育事業,建立起瞭不少學校和醫院。
在華期間,明恩溥兼任上海《字林西報》通訊員。《中國人的文明與陋習》於1890年在上海英文報紙《華北每日新聞》連載,1894年結集齣版。1905年明恩溥辭去宣教之職,定居通州,專事寫作。“一戰”後迴國安度晚年,1932年去世,享年87歲。
明恩溥曾經把本書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使他加深瞭對中國人的瞭解。在“庚子賠款”的退還、清華大學的創建以及協和醫院的建立中,明恩溥都起到瞭相當重要的作用。
“美国罗斯福总统最喜欢的枕边书。”,本书的封面上这样写着,然后当我把全书翻完,这句话反倒成为一种讽刺。 读过一部分《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以记录历史事件为主,但也多次提到中国人的虚伪, 这种虚伪体现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为人处事之道,也体现在当时的高层政治斗争,彼...
評分最近看了一本书,很好,书名叫《中国人的脸谱》(Chinese Characteristics)。有了网络以后,很少看书,能从头到尾看完整的更少了,但这本书做到了。 作者原名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1932),生于美国,中文名明恩溥。1872年来到中国,随后在中国生活达54年,后回美国安...
評分 評分 評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都必须要和别人扯几句“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似乎成为划分自己与那些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光着膀子走在大街上的低素质人群的重要标准。 前两天先生发我一个笑话。 『昨天我去买票,一个小伙子直接插队站在我前面。我问他:“你这个人怎么不排队啊?”他...
寫得不錯。確實是個懂中國人的老外,大部分中國人都不懂中國人,知己知彼 這兩項都很難做到啊
评分從外國學者的角度瞭解中國人的民族性格,有美德,也有陋習,有正確,也有不確切處,某些描述也讓我想起柏楊《醜陋的中國人》裏所寫的那些劣根性。整本書感覺翻譯質量一般,當做閑書翻翻無妨。
评分看的精準 寫的傳神 我們和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人又有多大區彆
评分一百多年前的書,書裏對中國國民性的描寫現在看來也不過時,隻是結尾宣傳基督教文明反轉瞭此書用來傳教之用,唉...
评分客觀。較全麵。深刻。明氏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很深,我居然從外國人那裏學瞭好多中國古典文集。。。看完以後開始覺得也許基督教確實比較有利於民族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