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探讨中国国民性的社会学著作
★开创了反思中国国民性的先河,并对后世学人影响极深,它所代表的西方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中国人的性格争论的终结,曾引起鲁迅的极大关注。
★鲁迅郑重推荐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
★《阿Q正传》《吾国与吾民》深受影响
★我们的优点与缺陷——只有敢于正视,才可能有所改变。
===============
作为研究中国国民性的第一本详尽著作,本书对后世学人的影响极深,鲁迅、许寿裳、马君武、潘光旦、李景汉等作家、教育家和社会学家都曾给予本书极高的赞誉和认可。
本书问世已近一百二十年,其文本依然极具阅读价值,百年间拥有多国译本。自20世
纪80年代以来,中文简体版本更是层出不穷。
作者从27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既刻画了中国人的文明与所长,也揭批了中国人的旧习和丑陋。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写作资料多源于自己在中国几十年间的经历和观察。
对比往昔与今日,认识中国人的普遍性格,此书仍不乏真知灼见。
===============
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译出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鲁迅
这本书大体上很可以说是一幅中国人的逼真写照。
——潘光旦(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
明氏观察精密、独具慧眼,而且他那描摹入微、写实逼肖的能力,岂但在西洋人中没有几个可以与他比拟的,就是在我们自己的国人中间也是少如凤毛麟角吧。
——李景汉(著名社会学家、社会调查专家)
★19世纪最杰出、多产的中国问题专家
★曾被誉为“在美国的中国代言人”
★影响近代中国的50名外国人之一
★推动了清华大学、协和医院、协和医学院的建立
明恩溥 (1845—1932)
原名Arthur Henderson Smith,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1845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1872年与妻子一道来华传教。侨居中国54年,先后居住在天津、鲁西北及河北通州。他在中国积极从事农村布道、医药、慈善和教育事业,建立起了不少学校和医院。
在华期间,明恩溥兼任上海《字林西报》通讯员。《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于1890年在上海英文报纸《华北每日新闻》连载,1894年结集出版。1905年明恩溥辞去宣教之职,定居通州,专事写作。“一战”后回国安度晚年,1932年去世,享年87岁。
明恩溥曾经把本书送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使他加深了对中国人的了解。在“庚子赔款”的退还、清华大学的创建以及协和医院的建立中,明恩溥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都必须要和别人扯几句“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似乎成为划分自己与那些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光着膀子走在大街上的低素质人群的重要标准。 前两天先生发我一个笑话。 『昨天我去买票,一个小伙子直接插队站在我前面。我问他:“你这个人怎么不排队啊?”他...
评分一本美国传教士写的书,已经100多年了。作者名叫Athur Smith,百度一下知道有个中国名字明恩溥。有两个翻译版本,我看的是梁顺根译的。英文书名应该是《Chinese Characteristies》,感觉译作"中国人的性格"更好一些,要不然又有人慨叹“中国人素质低”了。果不其然,百度相...
评分中国人,近百余年来,意识形态和统治阶层不停轮换,但其根本性格却一直根深蒂固,从未改变。所以,尽管此书写于上上世纪末期,100多年过去了,你仍会觉得,它写的竟然就是今天。
评分 评分我喜欢另一个版本的。 《中国人的素质》秦悦老师翻译的。 读起来非常顺畅! 大家去买那本! 这个版本不行。
想想就好笑,就像作者说的,中国人需要1000年的时间来完全改进人与人的关系。从民国到现在,中国人的劣根性居然完全一样,真希望900年后中国人能摈弃那些陋习。
评分当中国人的道德,意识,真诚和信义重新恢复时,这个民族的兴旺是无可置疑的了。他们的勤劳和刻苦将会带来回报。
评分【中国人没有随手关门的习惯,曾经有人在他的办公室门上贴了一条告示:“请随手关门”,这根本无济于事,因为从来就没人因此随手关门。】 这句话作者是100多年前写的;天冷了隔壁办公室两扇门的门里门外贴了四张“请随手关门”,一个世纪过去了关门有时还是一件要提醒的事!。。。
评分看的精准 写的传神 我们和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又有多大区别
评分很多内容已经old-fashioned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