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原来只是一个贫穷的渔港,战后涌入大批国内移民,形成香港的第一代人,当时大多数人仍然生活于贫困之中。香港中产阶级的出现应该是在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事,那时正是香港经济开始步入黄金的年代。
如今的香港患上了“中产病”,病情不轻,迷思不浅。
战后婴儿潮那一代中产人士的管治下,中产的核心价值已取代 一切,单一的港式中产的核心价值,经济主义、务实主义、专业主义、个人主义,已是香港社会传诵的神话,以及挥之不去的迷思。
《港式中产》还写出了穷忙族、飞特族、尼特族、BoBo族等港式中产部族的多元面谱,也将新一代中产文化视为社会的一种救赎力量,更点出了知识分子所应持守的价值。
中国社会越来越“中产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产阶层已经布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港式中产》这本小书的一些反思,也许可以有助于内地反省自己所身处的社会文化。
赵崇明,香港浸会大学博士,专栏作家。
TO M, 姐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很有意思:《港式中产》,虽然封面雾霾一片,可还是觉得刺眼,要知道咱们从小被告知至少在身边,阶级已经消灭了,放眼望去所有的区别、分化与不公都是努力程度和机遇的不同。不过我发现似乎每个像你我一样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希望自己混入那个“不...
评分对于香港这瓶美酒,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年份。 1967年的五月风暴,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与紧接下来的移民潮,却同时也诞生了优雅又闪耀的80年代。1997年的回归和金融风暴,2003年的SARS。香港离我越来越近,也让我看见越来越多的缺点。 2007年是...
评分感谢小编推荐的试读,赵先生在《港式中产》中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读者分享了他关于“港式中产”问题的研究发现。光看目录已经能感受到作者从社会中有趣的现象进行切入的努力。在内容上,作者旁征博引,寓大道理于小典故中。 就试读版开放的第一部“港式中产...
评分香港,万种宠爱集于一身的东亚繁华之地。无怪乎内地出版的众多关于香港的图书作品,大多数都有着色彩跳跃的封面与插图,以突显香港的这一醒目特质。 然而《港式中产》封面上的香港,却灰白失色,似迷失在一片蒙蒙的雾霾中,与坊间的所有香港主题图书都不类。这种视觉感极为贴...
每篇的结尾都扯上福音书显得客观不足冗杂有余,三星半:婴儿潮,11、34、41、港孩、杀校、FREETER、NEET、草莓族、辣奢族、99族、布波族
评分快餐式专栏文章,作者应该是信基督教的。
评分花半小时浏览即可。
评分与其说是来讨论问题的,不如说是来传教的。
评分基本上是常识罗列。最大的缺点,如众位所述,是基督徒夹带私货,这一点足够反感,狗尾续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