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JonathanFranzen強納森·法蘭岑 独处 自我成长 心理学 台版 随笔 美國 诺贝尔奖
发表于2024-12-25
如何獨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當世界頌讚的成功你不擅長,當心底沸騰的聲音與多數人不同,
當摯愛與信念就要失去,你逃離的地方這輩子只能逃離——
如何思考自己與群體間的距離?
如何勇敢,相信手中微小卻獨特的力量!
收錄法蘭岑驚豔美國文壇之作〈自尋煩惱?〉
吳明益教授 專文解析
二十世紀以來,24小時發聲的大眾媒體、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逐漸無縫滲透所有人的思考路徑、影響大家的生活選擇,讓大家自動變成「一樣」,社會在失去活力,個人在失去獨立思考的膽識與力量。
這14篇文章,是法蘭岑打擊流俗、展現「異議」的聲音,是他揮別憤怒與恐懼的紀錄,
更是他對人生境遇、對社會謬象擲地有聲的反思與見解。
被《時代》雜誌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的強納森‧法蘭岑,
再一次展現文學家凝視社會的睿智眼光。
「對我來說,任何單一事件的重要性,都比不上全書文章共同關注的潛在議題:
在喧鬧嘈雜、五光十色的大眾文化中,如何維持獨特性和多樣性——如何獨處的問題。」(法蘭岑)
1996年,法蘭岑在收納許多美國進步人士洞見的《哈潑》(Harper's)雜誌上,發表一篇題為〈偶然作夢——在影像世紀還寫小說的一個原因〉的文章,引起各方矚目。在這篇長文中,法蘭岑談及「影像」(電視畫面、網路)全面攻佔人們接收世界訊息、與社會互動,甚至了解自己的管道,如何令他困惑、憂心。他自己也一度憂鬱地變成癱在電視前的馬鈴薯,第三本小說《修正》因而難產。在那段時間裡,他提不起勁寫作、打不起精神閱讀,注意力被視覺畫面綁架,純文字閱讀不再能引起他的動力(從小到大,他一直透過閱讀瞭解世界與人生透過閱讀找回自己)。
但失去文字的生活讓人失去與自己對話的能力。沙發上的馬鈴薯不斷接收著過眼雲煙式的資訊,心靈卻益發感覺空虛。在失去讀者身份的痛苦與失去作者身份的痛苦交熾下,他恐懼、憤怒,充滿困惑,同時卻知道暢銷書作家哀嘆文化已死只是自掘墳墓。最後,他從眾多矛盾掙扎中看到自己的路,也打開讀者思維的迷霧。
寫作和閱讀,都要透過「獨處」來完成。在獨處中我們得到安慰、看到幽默、體會自身情感的悲喜流動,想像文字建構出的畫面,思考那些「無用之用、實為大用」的事,沉澱了關於安頓自我、連結群己,甚至看待人生的種種。這些都需要專注,需要獨處。
收在這本書中的文章,還包括:提到「隱私」都高呼捍衛的多數人,真分得清何者為侵犯、何者是假捍衛之名而進行的侵犯嗎?「郵政系統」失靈意味著人我情感連結的失靈,新科技如何不能取代。在「香菸」這個集個人健康與國家健康於一體的議題裡,國家健康似乎比個人健康更瀕臨危殆。「聯邦監獄」,究竟是對罪犯的囚禁,還是政治魔爪的延伸?為推廣文化商品而做的宣傳,我們可曾看到它實際上悖離文化的一面?至少有三篇文章從不同面向談他做為一個小說寫作者和讀者,對文學小說的觀點與思辨。以及,法蘭岑與父親、失智父親與其大腦之間,想靠近卻不能靠近,想割離又不能割離的複雜心情。
本書正式出版於《修正》之後,但書中文章多半寫成於《修正》之前,再過七年,《自由》問世。我們得見一位社會小說家、一個知識份子不輕易隨俗、不斷自我詰問,歷經掙扎與成長,揮別憂鬱恐懼,臻至溫暖的過程。
作者簡介
強納森‧法蘭岑(Johnathan Franzen)
1959年生,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1996年,37歲、已經出版過兩本小說的法蘭岑在《哈潑》(Harper'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偶然作夢——在影像世紀還寫小說的一個原因〉的隨筆,表達其對文學現況的惋惜,引起眾多矚目。他的第三部小說《修正》(2001)出版後好評如潮,法蘭岑憑此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及2002年美國普利茲獎提名。2010年8月底出版第四本小說《自由》,登上《時代》(Time)雜誌封面,被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
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瑞典人。在聖路易度過童年,1981年從斯沃思莫學院(Swarthmore College)畢業,主修德文。1979-1980年,通過韋恩州立大學設立的「去慕尼克讀大三」合作項目,曾到德國留學。1981-1982年,獲歐布萊特獎學金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因此會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創作第一部小說期間,曾在哈佛大學地震實驗室打工。
得獎紀錄
・2010《時代》雜誌百大人物、John Gardoner小說獎,入圍國家書評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2002 普立茲獎決選名單入圍(Pulitzer Prize finalist)
・2002 國際筆會/福克納獎決選名單入圍(PEN/Faulkner Award finalist)
・2001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National Book Award)
・2001《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書籍(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1988 懷丁作家獎(Whiting Writer's Award)
・1996 入選Granta雜誌最佳美國青年小說家(Granta's Best Of Young American Novelists)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六年級生,外文系畢,現為專職翻譯,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告別施捨》、《獨居時代》等非文學書籍,以及《應該相信誰》、《浮生》、《靈魂的代價》等小說。
要勇敢要坚持信念要学会孤独要相信自己!
评分为什么写作?为什么阅读?丰盛自己,又或者摆脱孤独!不过,小说比随笔要好读很多啊,何况买的是繁体竖排版。
评分「海斯:文學的不可預測性中,當然有某種程度可以預測,那是所有扎實作品的共同特色。而那種可預測性正是讀者們告訴我,他們緊抓不放的東西 — 在偉大的人類冒險事業裡有人相伴的感覺。」「伯克茲:讀者翻開一本書,就是為了臣服於另一個人的創作意圖之下。」「當時我只是很高興找到一本難讀的好書來讀,也意外自己能夠駕馭。跟隨維亞特的朝聖成了我自己的朝堅之行。那十天的閣樓雖然常有鴿子咯咯地叫,卻是我待過最安靜的地方。深刻的、形而上的安靜。」「我認為,每一個人最終只會和自己的良知獨處。身為讀者,我追求個人和藝術的直接關係。我愛讀的書、我寄予文學信念的書,都是我可以建立這種關係的書。」
评分从孤独的作者到流亡的读者,从帝国卧室到天下第一市,从筛烟灰到捡破烂,每个故事都记录了混乱世界中的安静声响,哀悼大题材式微,哀悼小说家剥夺自我。不过最打动我的是第一篇《父亲的脑》,揪心的疼痛,之后是长久的悲伤。
评分阅读教会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独处。
太他妈好看了!第一次读到鼎鼎大名的弗兰岑,几乎就要不顾羞耻地喊出自己对他的喜欢,为了表达这种容易暴露自己幼稚的激动,必须爆以粗口。 当在半探索式的阅读旅程中获得一段与众不同的体验时,除了久违的感动或大笑,你还会发现自己可能在下一秒就会染上刚才这个令你耳目一...
评分隐于市,隐于家人,最后一语不发地隐于自身,像一台过时的特丽珑,你决定今后做一件损耗迅速且易于改良的家具,在杂物间里意志消沉——这种“不可见的艺术”,十年后乔纳森在新书《Purity》中也用力描绘。高烧的世界有VR技术还有百忧解,沉迷永远也不会过度。 乔纳森在这本随笔...
评分乔纳森·弗兰岑靠着两本可以砸死人小说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读者。如果你经常逛书店,应该会记得他厚达624页的《自由》和贝托·波拉尼奥厚达869页的《2666》放在一起的样子。光是看到它们,就能让你感到自己的渺小。 我没有读它们,我对美国社会问题并没有多大兴趣,同时,我对...
评分书评: 就是一本外国文人的随笔集,和书名其实关系并不大。。。 本书结构: 由作者的若干随笔组成 这本书讲了什么: 描述了主人公的父亲从轻微阿兹海默症到死亡的过程。十分绵长,甚至会耗尽人的耐心。 关于隐私的思考。个人信息利用起来就是大数据啊。 笔者嫌弃电视,电...
评分刚读到弗兰茨时,十分惊喜。有些冷酷的自我剖析,对人性中人们常常无法直面的阴暗面的审视。 整本书中,最为感触的还是第一篇”父亲的脑”。文章回顾了父亲去世前两三年,逐渐迈向死亡的过程。文中对父母相处模式的描写,及面对父母老去的事实的感受,多少有些共鸣。 其他一些...
如何獨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