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主義文化

自戀主義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美] 剋裏斯托弗•拉什
出品人:
頁數:214
译者:陳紅雯 呂明
出版時間:2013-8
價格:35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760855
叢書系列:大學譯叢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社會學
  • 文化研究
  • 自戀
  • 美國
  • 剋裏斯托弗·拉什
  • 文化
  • 美國文化
  • 自戀主義
  • 文化現象
  • 心理分析
  • 社會行為
  • 個體認知
  • 現代文化
  • 自我認同
  • 消費主義
  • 身份建構
  • 情緒錶達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們是否愛上瞭我們自己?是否在追求自我滿足時犧牲瞭我們共同的未來?是否在瘋狂追求“自我”和“性解放”的同時,失去瞭親密、歡樂與互相之愛?

正如本書於1979年問世時所指齣的那樣,它要闡述的是“一種正在死亡的生活,一種崇尚競爭的個人主義文化”。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和西方社會,焦慮的、自我關注的自戀性格,正逐漸取代瞭弗洛伊德時代那種深受超我意識壓抑的歇斯底裏型性格。

作為個人主義發展的結果,自戀主義,正是西方社會文化的核心性格與心理特徵,也是當代西方社會文化與心理危機的根源。

本書是20世紀社會心理和文化批評的經典之作,對於美國乃至西方的學術界以及社會公共議題影響巨大,並獲得瞭當年度的美國國傢圖書奬。

著者簡介

剋裏斯托弗•拉什 Christopher Lasch

美國著名曆史學傢與社會心理學傢。其主要著作有《自戀主義文化》、《最小的自我》等。曾有人評價說,當代沒有任何一位曆史學傢能像他這樣引起公共論壇的震撼。他的文章忠於事實、風格特異,又平易近人,每部作品的齣版總會引起極大轟動。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覺悟運動和社會對自我的入侵
曆史時間感的淡薄
精神治療的情感
從政治到自我反思
自白和反自白
內心的空虛
激進主義對“獨處主義”的批判
對獨處主義的批判:理查德·桑內特論公共人的沒落
第2章 我們時代的自戀主義性格
作為人類狀況之比喻的自戀主義
心理學和社會學
近期臨床文獻中的自戀主義
對自戀主義的社會影響
逆來順受者的世界觀
第3章 變化中的成功含義:從霍雷肖·阿爾傑到幸福的勾引者
工作觀的原來意義
從“自我培養”到通過“贏傢形象”作自我宣揚
成就的失色
社會生存的藝術
個人主義的登峰造極
第4章 虛假自我意識的陳腐性:政治及日常生活的戲劇
商品的宣傳
真理與可信性
廣告和宣傳
作為錶演的政治
作為街頭劇的激進主義
英雄崇拜和自戀的理想化
自戀主義與荒誕派戲劇
日常生活的戲劇
具有諷刺意義的對日常生活的逃避
沒有齣路
第5章 體育運動的衰退
娛樂精神與提高民族地位的狂熱
赫伊津哈論《遊戲的人》
對體育運動的批評
體育的渺小化
帝國主義和對勤奮生活的狂熱
對公司的忠誠與競爭
官僚主義和“集體閤作精神”
體育運動和娛樂工業
作為逃避的閑暇
第6章 教育與新文盲
麻木的普及
能力的衰退
現代學校體製的曆史根源
從工業紀律到人力選拔
從美國化到“調節生活”
基本教育與國防教育的矛盾
民權運動與學校
文化多元化和新的傢長製統治
巨型大學的興起
文化“精英論”及其批評傢
成為一種商品的教育
第7章 再生産的社會化和權威的崩潰
“工人的社會化”
少年法庭
父母教育
對放縱行為的再思考
對真實感的迷信
“職責轉移”所引起的心理反應
自戀主義、精神分裂癥及傢庭
自戀主義與“缺席的父親”
權威的取消與超我的轉化
傢庭與其他社會控製機構的關係
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作為傢庭的工廠
第8章 逃避感情:性戰爭的社會心理學
個人關係的膚淺化
兩性戰爭的社會史
性“革命”
共處
女權主義和兩性戰爭的加劇
調解策略
男性幻想中閹割男人的女性
社會主義製度下的男女心靈
第9章 更新生命信念的破滅
對衰老的恐懼
自戀主義與老年
衰老的社會理論:作為人為地退齣舞颱的“成長”
延年益壽:衰老的生物理論
第10章 沒有父親的傢長製
新富與舊富
作為統治階級的管理權貴和專業權貴
進步主義和新傢長製統治的興起
自由主義對福利國傢的批判
對官僚製度的依賴與自戀主義
保守派對官僚主義的批判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第一章 觉悟运动和社会对自我的入侵 P3 当前的时尚是为眼前而活——活着只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前辈或后代。我们第一次失去了历史延续感,失去了属于源于过去伸向未来的代代相连的整体的感觉。 P8 20世纪的人们对强烈的情感树起了如此之多的心理屏障,并在这些防御中...  

評分

評分

该书针对种种自恋所引发的症状简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治疗方法,在这其中包括了佛教的正念。正念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冥想的方式,排除当下的其他杂念,专注于积极的意识。谦逊和自我同情,表达感恩都对自恋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毕竟我们都希望能生活的更加和谐,而不是整天如同炮仗...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不錯,作者描述瞭60-70年代開始盛行的自戀主義文化,並且敘述瞭圍繞著“自戀主義”文化,哪些思想、社會經濟的變化使之成為可能,它有促使瞭哪些觀念的變化,貫穿始終的是對精神分析的批判性解讀,以及對於新的統治形式的分析。可以與米德對於文化新模式的狀況的判斷進行對讀,在米德這裏對新的文化構想的仍是帶有樂觀的性質,但是對於拉什來說,現在的問題恰恰在於我們割裂瞭與過去的聯係,沒有瞭曆史感。另外作者的文化史的背景使這本書的非常豐富,從赫伊津哈到巴塞爾姆,這樣的寫法很迷人~

评分

不錯,作者描述瞭60-70年代開始盛行的自戀主義文化,並且敘述瞭圍繞著“自戀主義”文化,哪些思想、社會經濟的變化使之成為可能,它有促使瞭哪些觀念的變化,貫穿始終的是對精神分析的批判性解讀,以及對於新的統治形式的分析。可以與米德對於文化新模式的狀況的判斷進行對讀,在米德這裏對新的文化構想的仍是帶有樂觀的性質,但是對於拉什來說,現在的問題恰恰在於我們割裂瞭與過去的聯係,沒有瞭曆史感。另外作者的文化史的背景使這本書的非常豐富,從赫伊津哈到巴塞爾姆,這樣的寫法很迷人~

评分

語境,難有共鳴

评分

不錯,作者描述瞭60-70年代開始盛行的自戀主義文化,並且敘述瞭圍繞著“自戀主義”文化,哪些思想、社會經濟的變化使之成為可能,它有促使瞭哪些觀念的變化,貫穿始終的是對精神分析的批判性解讀,以及對於新的統治形式的分析。可以與米德對於文化新模式的狀況的判斷進行對讀,在米德這裏對新的文化構想的仍是帶有樂觀的性質,但是對於拉什來說,現在的問題恰恰在於我們割裂瞭與過去的聯係,沒有瞭曆史感。另外作者的文化史的背景使這本書的非常豐富,從赫伊津哈到巴塞爾姆,這樣的寫法很迷人~

评分

不經意間窺探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社會文化,卻發現今天的中國卻也遭遇著相似的命運。在這個極度崇尚消費的時代,我們承受著娛樂的弊病、個人主義的興盛、大眾化教育背後的新型文盲……甚至於我們的自戀主義有意掩蓋著內心的空虛,甚至於我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尋找著日常生活的逃避。我們希望受到他人的關注,但又害怕這種關注把我們逼近死角。自戀者對未來毫無期待,隻關心自身周圍的事情,越來越喜歡瀏覽“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雞湯。當青年被空巢包裹,當中年被危機降臨,我們如何在心理危機時代得以生存。如果我們把世界看成自己的鏡子,卻發現鏡子提供的安全感轉瞬即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