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主义文化

自恋主义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克里斯托弗•拉什
出品人:
页数:214
译者:陈红雯 吕明
出版时间:2013-8
价格:3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60855
丛书系列:大学译丛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社会学
  • 文化研究
  • 自恋
  • 美国
  • 克里斯托弗·拉什
  • 文化
  • 美国文化
  • 自恋主义
  • 文化现象
  • 心理分析
  • 社会行为
  • 个体认知
  • 现代文化
  • 自我认同
  • 消费主义
  • 身份建构
  • 情绪表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是否爱上了我们自己?是否在追求自我满足时牺牲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是否在疯狂追求“自我”和“性解放”的同时,失去了亲密、欢乐与互相之爱?

正如本书于1979年问世时所指出的那样,它要阐述的是“一种正在死亡的生活,一种崇尚竞争的个人主义文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和西方社会,焦虑的、自我关注的自恋性格,正逐渐取代了弗洛伊德时代那种深受超我意识压抑的歇斯底里型性格。

作为个人主义发展的结果,自恋主义,正是西方社会文化的核心性格与心理特征,也是当代西方社会文化与心理危机的根源。

本书是20世纪社会心理和文化批评的经典之作,对于美国乃至西方的学术界以及社会公共议题影响巨大,并获得了当年度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拉什 Christopher Lasch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与社会心理学家。其主要著作有《自恋主义文化》、《最小的自我》等。曾有人评价说,当代没有任何一位历史学家能像他这样引起公共论坛的震撼。他的文章忠于事实、风格特异,又平易近人,每部作品的出版总会引起极大轰动。

目录信息

前言
第1章 觉悟运动和社会对自我的入侵
历史时间感的淡薄
精神治疗的情感
从政治到自我反思
自白和反自白
内心的空虚
激进主义对“独处主义”的批判
对独处主义的批判:理查德·桑内特论公共人的没落
第2章 我们时代的自恋主义性格
作为人类状况之比喻的自恋主义
心理学和社会学
近期临床文献中的自恋主义
对自恋主义的社会影响
逆来顺受者的世界观
第3章 变化中的成功含义:从霍雷肖·阿尔杰到幸福的勾引者
工作观的原来意义
从“自我培养”到通过“赢家形象”作自我宣扬
成就的失色
社会生存的艺术
个人主义的登峰造极
第4章 虚假自我意识的陈腐性:政治及日常生活的戏剧
商品的宣传
真理与可信性
广告和宣传
作为表演的政治
作为街头剧的激进主义
英雄崇拜和自恋的理想化
自恋主义与荒诞派戏剧
日常生活的戏剧
具有讽刺意义的对日常生活的逃避
没有出路
第5章 体育运动的衰退
娱乐精神与提高民族地位的狂热
赫伊津哈论《游戏的人》
对体育运动的批评
体育的渺小化
帝国主义和对勤奋生活的狂热
对公司的忠诚与竞争
官僚主义和“集体合作精神”
体育运动和娱乐工业
作为逃避的闲暇
第6章 教育与新文盲
麻木的普及
能力的衰退
现代学校体制的历史根源
从工业纪律到人力选拔
从美国化到“调节生活”
基本教育与国防教育的矛盾
民权运动与学校
文化多元化和新的家长制统治
巨型大学的兴起
文化“精英论”及其批评家
成为一种商品的教育
第7章 再生产的社会化和权威的崩溃
“工人的社会化”
少年法庭
父母教育
对放纵行为的再思考
对真实感的迷信
“职责转移”所引起的心理反应
自恋主义、精神分裂症及家庭
自恋主义与“缺席的父亲”
权威的取消与超我的转化
家庭与其他社会控制机构的关系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作为家庭的工厂
第8章 逃避感情:性战争的社会心理学
个人关系的肤浅化
两性战争的社会史
性“革命”
共处
女权主义和两性战争的加剧
调解策略
男性幻想中阉割男人的女性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男女心灵
第9章 更新生命信念的破灭
对衰老的恐惧
自恋主义与老年
衰老的社会理论:作为人为地退出舞台的“成长”
延年益寿:衰老的生物理论
第10章 没有父亲的家长制
新富与旧富
作为统治阶级的管理权贵和专业权贵
进步主义和新家长制统治的兴起
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的批判
对官僚制度的依赖与自恋主义
保守派对官僚主义的批判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只要你对当下的生活有牢骚,那么就该看一看这本书。 但是这本书不是很方便阅读,这是由于作者的写作方式。 他会在一个主题的下面,先写一些流行的说法,然后又站出来一个一个批驳它们,而且有时候他并不发表自己成形的意见,只是针对一个又一个他人的说法分析。这就要求读者处...

评分

该书针对种种自恋所引发的症状简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治疗方法,在这其中包括了佛教的正念。正念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冥想的方式,排除当下的其他杂念,专注于积极的意识。谦逊和自我同情,表达感恩都对自恋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毕竟我们都希望能生活的更加和谐,而不是整天如同炮仗...  

评分

只要你对当下的生活有牢骚,那么就该看一看这本书。 但是这本书不是很方便阅读,这是由于作者的写作方式。 他会在一个主题的下面,先写一些流行的说法,然后又站出来一个一个批驳它们,而且有时候他并不发表自己成形的意见,只是针对一个又一个他人的说法分析。这就要求读者处...

评分

一、个人心理危机的普遍化: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马尔萨斯陷阱? 在两百年前工业社会刚刚崭露头角、世界人口爆炸近在眼前的时候,英国学者托马斯·马尔萨斯做出了一个因为错得离谱而十分出名的悲观预言:农业社会的人口灾难即将出现。在农业时代的社会里,人口增长使经济和社会...  

评分

只要你对当下的生活有牢骚,那么就该看一看这本书。 但是这本书不是很方便阅读,这是由于作者的写作方式。 他会在一个主题的下面,先写一些流行的说法,然后又站出来一个一个批驳它们,而且有时候他并不发表自己成形的意见,只是针对一个又一个他人的说法分析。这就要求读者处...

用户评价

评分

序言一语成谶。最惊人的一个观点足以解释后现代社会中焦虑的起源,当儿童教育责任被从原生家庭剥夺,本该由个体经验连续覆盖的历史观念逐渐弱化为对未来的枯竭想象。作者抽丝剥茧的解释了一系列现象中的作用机制,自二战后消费主义文化兴起而开展的表象审美主义的需求再造,当人们将世界作为自我反射的镜子,最终将丧失一切真实感。

评分

基于批判视角的美国现代社会心理危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粗浅的表象化审美,以及把世界完全视为自我映像的个人主义和自恋主义,三者之间的因果互动,是理解这一危机的钥匙。作者基于文化史和精神分析层面的独特解读,让本书在现代性批判的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

评分

以前看过,补记一下。论述很精彩,虽然说的是70年代的美国生活,但用来观照当下中国城市人的日常也毫无违和感。我们所面临的那些时髦的困惑和问题,人家早就研究过了(但是他们没有的问题我们有呀,扳回一城

评分

文化怎么会凭空产生,它的存在必然要依托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当然了,文化也具有自发性,它绝不是我们想要它变成什么样都可以如愿以偿的。既然如此,我们到底有多少选择的权利?我们在商品经济不可逆转的潮流中随波逐流,同时又被告知时代的主旋律如何需要我们这一代做出怎样的努力。我们也有我们的无奈,这岂是时代的主人所赋予的,我想我们只是特定时间段的附庸,强制性得被印上了时代的烙印。于是,在一片嘈杂声中找一块净土无异于在万籁俱寂中发出心底的呐喊,在集体主义盛行中找寻自由,在个人主义猖獗时渴望合作,我们就被贴上了最不合时宜的标签:自恋,躁动,抑郁,冷漠,精神分裂。这并非是我们抑制住的愤怒,只不过是成长过程中最自然的体验。尽管进步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都不得不承受进步的代价,或者说这就是进步本身。

评分

我很自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