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

怕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機械工業齣版社
作者:傑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
出品人:
頁數:236
译者:陳芳芳
出版時間:2016-3
價格:3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1152687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死亡
  • 社會心理學
  • 哲學
  • 心理
  • 樊登讀書會
  • 科普
  • 社會
  • 怕死
  • 心理成長
  • 自我認知
  • 恐懼管理
  • 生命意義
  • 情緒調節
  • 個人發展
  • 勇氣培養
  • 心理健康
  • 麵對死亡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死亡是人類內心最深的恐懼,也是我們這個高智商物種獨有的恐懼。

關於死亡的恐懼,對我們的思想、情感、行為以及生活的方方麵麵都有深刻且普遍的影響--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

3位美國社會心理學傢在世界各地開展瞭長達30年、超過500次的實驗研究,得到瞭很多有趣的結果:

意識到死亡終至,法官會對妓女開齣更高額的罰金;

意識到死亡終至,孩子會對其他種族的孩子更加排斥;

意識到死亡終至,學生會更維護自己國傢現有的製度;

……

基於這些實驗,3位心理學傢說明瞭各種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死亡念頭對我們的正麵和負麵影響:

正麵影響是,對於死亡的恐懼引導著藝術、宗教、語言、經濟、科學的發展。負麵影響則是,對死亡的恐懼會在我們身上觸發一係列不幸的心理現象和防禦行為--認識到死亡終至,使得我們刷爆信用卡,鍾愛奢侈品和昂貴的轎車,往臉上塗抹化妝品或整形,像瘋子一樣飆車,渴望青史留名……

但是,我們不必任由這種恐懼將自己消耗殆盡。我們可以控製和改變自身的不良反應,從而對自己所做的選擇和采取的行動變得更加自信。

本書意在引導我們學會更好地與死亡斡鏇,走嚮充滿勇氣、創造力和同情心的生活。

著者簡介

謝爾登·所羅門(Sheldon Solomon)

傑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

湯姆·匹茨辛斯基(Tom Pyszczynski)

3位社會心理學傢,分彆在斯基德莫爾學院、亞利桑那大學、科羅拉多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

他們在研究和寫作上的閤作已經延續30多年瞭。他們在對死亡的恐懼這一主題上的研究不但獲過奬,還受到瞭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在這一研究中,他們將存在主義思想融入現代心理科學當中,使用最尖端的科學研究方法來探索這一長期以來被認為超越瞭科學研究範疇的領域。不同角度的整閤帶來瞭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思考關於文化、自尊和引發人們做齣他們最高貴和最卑鄙行為的那些因素。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序言
第一部分 應對恐懼
第1章
如何應對對死亡的恐懼 // 2
如何應對恐懼 // 7審判妓女 // 9
第2章
事物的格式 // 14
對於心理安全的需求 // 15信任與磨難 // 18感受事物的格式 // 19
孩子是如何發現死亡的 // 21避開死亡 // 24欲哭無淚 // 26團結在國旗周圍 // 27喚起與生俱來的恐懼 // 30可怕的距離 // 33
第3章
自尊:堅毅的基礎 // 35
自尊是什麼 // 36自尊是如何緩解焦慮的 // 37死亡和自尊尋求 // 42自尊心不足的摺磨 // 43缺乏自尊的代價 // 48真自尊和假自尊 // 50"食物很美味" // 53
第二部分 不同時代的死亡
第4章
猿人:從靈長動物到人類 // 58
人類認知的黎明 // 59死亡終至的恐懼和超自然的創造 // 61儀式:用行動錶現的美好夢想 // 63祭品和死亡儀式 // 65藝術與超自然 // 67
哥貝剋力石陣的神秘之處 // 69神話和宗教 // 72跨越"令人瞠目結舌的鴻溝" // 73
第5章
真實的永生 // 75
視死如視生 // 78靈魂簡史 // 81祈求長生的煉丹術 // 84現代的永生主義者 // 86
第6章
象徵性永生 // 94
傢族纔是永恒 // 97聲名遠揚 // 98富裕生活:財富的誘惑 // 102英雄民族主義和魅力型領導者 // 108"隻要我們無法確保獲得永生,我們便將無法獲得安寜" // 112
第三部分 現代的死亡
第7章
人類毀滅本性的解析 // 116
貶低與非人化 // 120文化的同化與吸收 // 121妖魔化與毀滅 // 125 2001年9月11日:攻擊與反擊 // 128實驗室裏的"奇愛博士"(核武器科學怪人) // 133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 // 136人類處於危險境地? // 137
第8章
身體與心靈:艱難的結閤 // 139
人類把自己與動物區彆開來並且衊視動物 // 140肉體的死亡 // 142為瞭美,我們必須承受痛苦 // 143"性與死亡是孿生子" // 148"放蕩的女人" // 152
第9章
死亡早晚將至 // 157
死亡:眼不見,心不亂? // 159無意識的力量 // 165死亡對你的健康是有危險的 // 167
第10章
盾牌上的裂痕 // 176
精神分裂癥:對死亡的挑戰 // 181恐懼癥與強迫癥:死亡的轉移 // 182創傷後應激障礙:粉碎的盾牌 // 187抑鬱癥:可以看見的死亡 // 190自殺:死亡的實現 // 193酒精、毒品和麻醉藥:死亡的擴散 // 194修理"盾牌"上的裂痕 // 196
第11章
生與死 // 202
但願我能在死亡之前醒來 // 205伊壁鳩魯學派的辦法 // 208死亡恐懼的持續 // 209與死亡達成妥協,接受不可避免的死亡現實 // 211文化世界觀:岩石與硬地 // 215關於死亡的最後一些想法 // 218
緻謝 // 22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再次证明人类的渺小与无知,各种日常行为难以解释,更何况行为背后的逻辑与所谓的真理。只能站在某个角度去探索,不同的人群从不独特角度去分析解读,都是管中窥豹。本书算是一个角度吧,一方面让人意识到死亡,但又不要去畏惧,而是用大脑自信的去引导自己本能的行为,从而获...  

評分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在他的理论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因为惧怕死亡,我们才会过分关注自身的种种变化,从而导致神经症形成。 或许正是出于对死亡的惧怕,千百年的文化就将其设为一种禁忌,除非某些特定的严肃场合,否则禁止谈论——就像你很难和亲...  

評分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在他的理论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因为惧怕死亡,我们才会过分关注自身的种种变化,从而导致神经症形成。 或许正是出于对死亡的惧怕,千百年的文化就将其设为一种禁忌,除非某些特定的严肃场合,否则禁止谈论——就像你很难和亲...  

評分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在他的理论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因为惧怕死亡,我们才会过分关注自身的种种变化,从而导致神经症形成。 或许正是出于对死亡的惧怕,千百年的文化就将其设为一种禁忌,除非某些特定的严肃场合,否则禁止谈论——就像你很难和亲...  

評分

36周岁生日,在动车上读完,从后往前看的。 前天去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即使在墓地,也未必就能沉思死亡。 昨天去了龙泉寺,cosi,cosi. 晚上看到朋友圈里一个同龄人校友逝世的消息。 “又一个于娟”。 这书对宗教、文化给出了新的视角。对反恐战争的心理解读很有意思。 实验方法...  

用戶評價

评分

如何獲得自尊?多種角色的斜杠青年 總有一個角色可以做好

评分

死亡與價值觀聯係的觀點,實驗的結果,挺不錯的

评分

#綜閤瞭人類學、社會學、宗教、藝術,討論害怕死亡,對人類行為有什麼影響。

评分

題目翻譯有問題,翻譯成死亡心理學更好,雖然有些隨大流。一開始還以為要進去僞科學的描述,結果發現隻是嚴謹科普的引子而已。介紹瞭很多死亡思維和恐懼,文化認同,自尊,行為之間關係的研究,讓我也明白瞭恐懼為什麼導緻攻擊。

评分

前麵有點乾貨,後麵就感覺像大學畢業論文堆積材料瞭2333333333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