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昂·费斯汀格(1919-198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社会心理学问题。他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有很大影响。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继Kurt Lewin之后,将完形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社会心理学问题。 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他最著名的贡献即是在1957年提出「认知失调理论」 (cognitive dissonance)。
网上常常看到有人说“费斯汀格法则”,说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发现了一个“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
评分网上常常看到有人说“费斯汀格法则”,说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发现了一个“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
评分网上常常看到有人说“费斯汀格法则”,说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发现了一个“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
评分1.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与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人的认知总是处在失调状态,只有当失调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影响了人的心理后,才会采取措施来改变,而后者则认为认知通常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平衡失去,就会采取措施达到平衡(?)不过,在这里如果对平衡做一...
评分1.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与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人的认知总是处在失调状态,只有当失调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影响了人的心理后,才会采取措施来改变,而后者则认为认知通常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平衡失去,就会采取措施达到平衡(?)不过,在这里如果对平衡做一...
如果理论给五星的话,翻译只能给两星。举例的资料虽然有点多,但还是深入浅出。认知失调论和传播学研究真的很搭,结合它来看《大连接》里面谈到的现象,若有所思。
评分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评分一本学术性很强的小册子,翻译腔很重。提出该理论的背景是作者受邀整合当时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一个具备统筹性的综合模型,无疑认知失调理论具备这种能力。不过正如思想性强的理论必然面临实证弱的挑战,书里提到的众多实验在说服力上的确不强,在一些方面也难以做实证分析。
评分它所描述的认识论看似复杂,其实简单:我们总是在认识中先证明自己是对的,甚至不惜扭曲认知材料。直到无法再扭曲了,我们才会改变自己原有的认识。
评分读过两遍,再读时依然难懂,但是每次阅读时都能获得一些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