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法] 古斯塔夫·勒庞
出品人:
页数:215
译者:张妤洁
出版时间:2011-4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6766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社会学
  • 社会心理学
  • 心理
  • 乌合之众
  • 哲学
  • 社会
  • 法国
  • 社会心理学
  • 群体行为
  • 大众文化
  • 人性分析
  • 群体思维
  • 盲从现象
  • 舆论引导
  • 心理机制
  • 集体冲动
  • 非理性行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在群体社会学方面,再也没有哪一本书像《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样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迄今为止,凡是那些需要发动大规模群众参与的行动,诸如政治家煽动国家疯狂、商业界鼓动群体购买、媒体诱导民众意志等等,都必然利用了勒庞的思想,很多行动纲领都是参考了勒庞的群体心理分析而制定的。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很难评价《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对历史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乌合之众》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此外,他还著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社会主义理学》、《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作品,但这些都远不及《乌合之众》影响之大。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晚期著作《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是他对勒庞观点批判接受的产物,此书第二章就是专论“勒庞对群体心理的描述”。阅读《乌合之众》后,再阅读《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将会对群体的心理有更为清晰而深刻的理解。

目录信息

揭穿群氓崇拜与大众民主的神话(代序)
前言
导言:群体的时代
第一卷 群体心理
1.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是什么
如何才能被称为群体
群体的心理是多变的
个人和群体有什么不同
群体的成员和孤立的个人为什么不同
群体的新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个人在群体中的变化
2.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的冲动
群体的多变
群体的急躁
群体易受暗示
群体易轻信
群体的集体幻觉
群体容易被催眠
溺水事件
童言是否真的无忌
战争中的群体幻觉
历史是虚假的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剧院经理不可能把自己变成观众
群体的专横和偏执
群体偏爱强权
群体的保守
群体道德的两面性
群体对个人的道德净化
3.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群体能够接受哪些观念
群体排斥新观念
群体的理性
群体的想象力
群体缺乏判断
统治者必须重视群体的想象力
如何影响群众的想象力
4.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的复活
上帝从未消失
是什么在维持着罗马帝国
是谁在制造流血事件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1.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决定着群体信念的两类因素
种族
传统
时间
政治和社会制度(上)
政治和社会制度(下)
教育
应试教育的危害
英美教育的与众不同之处
法国教育的失败之处
2.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为什么要研究影响群体心理的因素
形象、词语和套话(上)
形象、词语和套话(中)
形象、词语和套话(下)
幻觉
经验
理性
3.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群体的领袖
领袖的信仰
领袖的权威
两类领袖
强大而持久的意志能够成就什么
领袖的动员手段
传染来源于模仿
传染无处不在
神奇的名望
拿破仑身上的神奇力量
一个把大陆一分为二的人
成功是通向名望的主要台阶
4.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群体意见和信念的分类
牢固的信念
牢固信念有催眠作用
牢固信念的控制力
群众意见的多变
群体意见多变的背后
群众意见多变的原因
堕落的报业
自由讨论时代的终结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1.群体的分类
群体的简单分类
异质性群体(上)
异质性群体(下)
同质性群体
2.被称为罪犯群体的群体
不是犯罪的犯罪
群体犯罪的历史(上)
群体犯罪的历史(下)
3.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陪审团的特点
陪审团的严厉和优柔寡断
辩护的奥秘
法庭上,是谁在犯错
4.选民群体
如何成功竞选
竞选过程中的新词
选民像女人一样善变
普选制度必须保留
何不让有教养的人成为选民
5.议 会
议会的特点
意见的简单化
易受暗示
领袖是怎样炼成的
领袖必须粗俗吗
议会中的演说
极度亢奋的议会
出色的法律是如何制定的
议会的危害
后续:文明的进化
附录:《群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按:这是写给同事看的,因为当时她需要了解这本书的内容,而又来不及通读全书。故我重读一遍,做了这个简单的札记。 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部以阅读法国大革命时间为基础的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罗伯特•墨顿的序“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写得很好,他提...  

评分

“躲猫猫”、“打酱油”、“70码”、“人肉搜索”……这类事件如今已成为热门甚至是流行词汇。在这些词汇的背后,积蓄着巨大的公众情绪的力量。公众情绪古已有之,只要有群体存在,就会有这样的情绪力量在民间不停流淌。这里的“群体”一词不只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而是心理...  

评分

勒庞的《乌合之众》已经看完,看得虎头蛇尾,但仍然要为这部书叫好。尽管这部书多是勒庞思辨型文字的总结,但无妨读者借此对大众心理学的了解。 一、个体没入群体一如失去了灵魂的充数躯壳 勒庞在书中开篇没多久就指出群体的一般特征——无异议,情绪化,低智商。虽然用词尖锐...  

评分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不同场合被提及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我早已将其列为必读书目之一,尽管从买下此书到真正读完它的今天,差不多过去了十年的时间。不过阅读体验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痛苦——这种预感来自于对法国学者黏稠的论述方式的刻板印象——这本书,总体而言是流畅而清晰...  

评分

为什么叫乌合之书?比如勒庞老师这本七拼八凑偏见横飞胡乱论证纵笔狂书还攒出了一门“群众心理学”。 这门学问有三大宝贝:一曰泛化(generalisation),拉丁民族就怎么怎么浪漫激进,盎格鲁撒克逊就怎么怎么沉静稳重,法国人就怎么这么爱窝里斗呢?瞧隔壁英吉利半岛现如今还尊...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很多由于自身阅历太浅,书中很多观点我没法直接吸收,但这书至少让我思考类似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角度。

评分

好书,就算是一百年前的事,也能在现今网络时代更明显地看到那种群众的形态。“因为群体喜欢夸大感情,所以只有极端的感情才能打动它。”

评分

“一场革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一种信念的末日。”

评分

书是本好书,翻译得很糟糕,给这么经典的书打了不少折扣。改天换个版本的再读一遍!

评分

这是一本把历史、现今和未来串成一串烧鸟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