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我和社会

心灵、自我和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乔治·赫伯特·米德
出品人:
页数:443
译者:霍桂桓
出版时间:2012-6
价格:34.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26009
丛书系列:汉译经典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乔治·赫伯特·米德
  • 米德
  • 符号互动论
  • 传播学
  • 芝加哥学派
  • 心灵成长
  • 自我探索
  • 社会关系
  • 心理发展
  • 人格建构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社会意识
  • 内在觉醒
  • 自我实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心灵自我和社会》是米德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社会心理学三十年的记录和总结,全面展示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米德从社会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以进化的观点论述了人的心灵和自我在社会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突出了有机体与环境、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米德的社会心理学开创了在社会层面上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他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心理学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作者是乔治·赫伯特·米德。

作者简介

乔治·赫伯特·米德,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美国奥伯林学院。1887年进哈佛大学深造。1888至1891年留学欧洲,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进修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1891至1894年与杜威同时任教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结成密友。1894年随杜成到芝加哥大学任教授,并一道加入美国实用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1904年杜成离开该校后接任哲学系主任,直至逝世。其教学声望卓著,但著述不多,其同事和学生在他死后将他的讲稿、速记稿和札记等加以编辑整理出版。主要著作有:《当代哲学》(1932)、《心灵、自我和社会》(1934)、《19世纪思想运动》(1936)、《行动哲学》(1938)。

目录信息

译者引言:米德的社会哲学思想概要
第一章 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第二节 态度的行为主义意味
第三节 姿态的行为主义意味
第四节 平行论在心理学中的兴起
第五节 平行论与“意识”的模糊性
第六节 行为主义的纲领
第二章 心灵
第七节 冯特与姿态概念
第八节 模仿与语言的起源
第九节 语音姿态与有意味的符号
第十节 思想,沟通和有意味的符号
第十一节 意义
第十二节 普遍性
第十三节 反思性智力的本性
第十四节 行为主义,华生主义和反思
第十五节 行为主义与心理平行论
第十六节 心灵与符号
第十七节 心灵与反应和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 自我
第十八节 自我和有机体
第十九节 自我的发生背景
第二十节 玩耍,游戏和一般化的他人
第二十一节 自我和主观
第二十二节 “主我”和“客我
第二十三节 社会态度和物理世界
第二十四节 作为社会过程之个体输入的心灵
第二十五节 作为自我之诸方面的“主我”和“客我”
第二十六节 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的实现
第二十七节 “客我”和“主我”的贡献
第二十八节 突现性自我的社会创造力
第二十九节 个体主义自我理论与社会自我理论的对比
第四章 社会
第三十节 人类社会的基础:人和昆虫
第三十一节 人类社会的基础:人和脊椎动物
第三十二节 有机体、共同体和环境
第三十三节 思想和沟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功能
第三十四节 共同体和制度
第三十五节 “主我”和“客我”在社会活动中的融合
第三十六节 社会中的民主和普通性
第三十七节 有关宗教态度和经济态度的进一步考虑
第三十八节 同情的本性
第三十九节 冲突和整合
第四十节 人格和理性在社会组织中的功能
第四十一节 理想社会发展中的障碍和前景
第四十二节 概要和结论
补充性论文
作者著述年表
中译者后记
修订版附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有关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书,现在只读了第一篇,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是由课堂笔记和米德的手稿构成,不是米德自己对自己观点的一种系统化的组织和阐述,所以读起来着实很费力,有的地方可能有其自身的逻辑,但在我读起来就好像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为了尽量克服语言...  

评分

第七节 冯特和姿态的概念 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之中的、对我们在社会过程中与其他个体进行的外在姿态对话的内化,就是思维的本质;而如此得到内化的姿态就是有意味的符号,因为它们对于这个既定的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的所有个体成员来说,具有同样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们分别在做出...  

评分

本身比较难懂,但是很值得一读! 本书对人类社会的一些机理的观点比较客观,对人的行为有很独到的描述。是研究社会学的人必须看的一本书! 不知道是不是英文原文就那么复杂,译文的句子比较长,颇费心思才能够懂得句子里面的含义。

评分

G.H. Mead的這本《心靈、自我與社會》的副標題是「從社會行爲主義者的觀點出發」,而本書的第一部分又恰好題爲「社會行爲主義的觀點」,因此乍看之下似乎對於書中重點的把握最好以「社會行爲主義」爲題。不過在我看來,「社會行爲主義」作爲大標題固然合適,但其中最核心和值...  

评分

第七节 冯特和姿态的概念 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之中的、对我们在社会过程中与其他个体进行的外在姿态对话的内化,就是思维的本质;而如此得到内化的姿态就是有意味的符号,因为它们对于这个既定的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的所有个体成员来说,具有同样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们分别在做出...  

用户评价

评分

晦涩。需多读几遍。

评分

晦涩是有的,人家本来就花了三十年写的,说自己读一遍完就懂了,是想表示自己达到大师阶段什么的,还是想说人家一生研究本来就很浅薄呢?看到好几处觉得很赞的地方,我已心满意足

评分

无法评价。因为读得很辛苦也没读太懂。

评分

关键是要看到后面,越后越醇

评分

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白色版本有不同,注意甄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