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获奖辞: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近代史专家雷颐的新著《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以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重要奏折与信函为切入口,进行了独到的解读。表面上看,他从“为官”、“外交”和“洋务”三个方面考察了李鸿章一生的为人和事功,实际上作者在展现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的同时,更向读者展现了这一幕背后,晚清帝国逐步崩溃的全过程。
既要做官,又要做事,但首先是自保,这才是李鸿章的立场。全书由这点出发,论及李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对李鸿章作为改革先锋的一面大为褒扬。
本书从李鸿章一生的重要奏折和信函切入,从“为官”、“外交”和“洋务”三个方面考察了李氏一生的为人和事功;既有对其官场老谋深算和打报告艺术的精微探析,更有对衰世忠臣在大变动时代里努力有所作为、又终不能有所大为的无奈与凄凉的同情与感叹,同时那个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现况,在书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本书对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重要奏折与信函进行了独到的解读,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也可以看出晚清帝国逐步崩溃的全过程。李鸿章的官场心机、政治手段,尤其是其向“中央”打报告功夫堪称一绝。可以这么说,凡是有上下级关系存在的地方,本书都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
雷颐
1956年生,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数年,然后当兵、复员,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三年后获硕士学位。198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近代史研究》副主编,现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著有《取静集》、《经典与人文》、《雷颐自选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裂缝》、《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历史何以至此》、《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逃向苍天》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潮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
好书。面对内政外交的掣肘,李鸿章左右腾挪,举重若轻,当断则断,以夷制夷,深通人性,洞察大势。深深的一叹:一生秋风裱糊匠!时也,命也! 面对矛盾如何思考,如何处理,如何表达,至关重要。这一点,李和其师曾国藩颇为相似。
评分历史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也是很复杂的。但在我们小时候非黑即白的历史教科书中,很多历史人物被简单化了。李鸿章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官至直隶总督,号称晚清第一重臣。而在简单的教科书上,他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贼,因为他签署了多个卖国条约...
评分整体来说吧,史料不错,特别是奏折,看得出李督抚有相当的文字功底,所选奏折完全可以作为在公务员或国企系统工作的诸位的公文写作学习教材,只是分析稍显单薄,且比较拘泥于旧见,特别是对洋务运功以及相关人员的评价,仿佛在读中学历史课本,这点相当无趣。
评分看过一些名人的传记,对一些把名人从小写到大的传记写法已经烂熟,但是这本书的写法却是从侧面来写,通过晚清的奏折里发现这位在历史上承担了很多骂名的政治人物的一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评分好书。面对内政外交的掣肘,李鸿章左右腾挪,举重若轻,当断则断,以夷制夷,深通人性,洞察大势。深深的一叹:一生秋风裱糊匠!时也,命也! 面对矛盾如何思考,如何处理,如何表达,至关重要。这一点,李和其师曾国藩颇为相似。
本书荣誉不少,但一读之下,感觉其实难副。
评分就让历史来评论他吧。
评分三星半。描写晚清政局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写法是碎片化的,信息量大,就是有些不成系统。
评分三星半。描写晚清政局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写法是碎片化的,信息量大,就是有些不成系统。
评分以奏折为基,前面是文言文翻译的白话文,后半是文言原文,读这书需提高文言文水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