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1995)、《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2001年)、《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2003)、《近代中国史学十论》(2003)等。
书读到三分之二,终究是觉得乏味,就直接跳到最后了。 不喜欢的书,也可以是好书。最难得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矛盾,一个人的表里不一,看到了在那样一个动乱和主流价值观混乱的时代,一个现代人口中的精神大师,时而清晰引领时代潮流,时而自我迷茫。 抽象思维,是人...
评分 评分一本被忽视的胡适传 罗志田教授的《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1891—1929)》不是第一本胡适传,也不会是最后一本。目前图书市场已有好几种关于胡适的传记,罗教授的这本“前传”虽非完璧,却是甚有特色和价值的一种,恐怕不是其他传记所能取代的。以笔者浅见,这是目前中国学...
评分【大三下“中国近代思想史”作业1】 罗志田在《新序》中引用年鉴学派史家雅克·勒高夫的话,称传记写作为“历史研究最困难的之一”。[1]诚然如此,所以这部小传很能体现作者的功力。这部三百多页的小书无意以时间线索考证胡适的生平事迹,而是将胡适一生的思想形成转变融入时代...
评分胡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大名人。《胡适传》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他昔日的风豸,不但包括其政治主张、思想倾向、学术建树,而且还将其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及交友,特别是在台湾的晚年生活跃然纸上。 可能是爱国情绪激烈,让我对民国时期的学生爱国运动有着很深且很高的印...
出版过三次,94年,06年,15年,第一第三版均用《再造文明之梦》,第二版叫《再造文明的尝试》。读过后两版。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不过至今对“率性与作圣”的归纳仍有怀疑,因为我们每人皆是如此。书中大量沿用余英时的观点,因此先读余英时比较好。
评分从几个大的关键点去梳理了胡适的一生,一半学术一半政治,以“率性”与“作圣”两条主线来编制胡适的各种行为与选择。整体而言这本书还是比较好读的,没有很重的学术性,多是胡适的成长经历,其评论性与解释性文字也中规中矩,没有出格。如果能理解胡适自身的“自由主义”特征,那就能理解他在政治上的立场选择,而究其学术志向,国学作为他的学问之基础,以及他在美国所受的学术训练,那么胡适在学术上所作的努力尝试,就不是单调片面地从他对国学的反叛来理解,更多了一层屈服与被迫的因素。从这里理解“整理国故”是很必要的。最后,这本书的编辑质量不行,很多错字与标点错误。
评分胡适终其一生的“再造文明的尝试”,在历史巨变当中却可能是“再造文明的徒劳”。
评分从几个大的关键点去梳理了胡适的一生,一半学术一半政治,以“率性”与“作圣”两条主线来编制胡适的各种行为与选择。整体而言这本书还是比较好读的,没有很重的学术性,多是胡适的成长经历,其评论性与解释性文字也中规中矩,没有出格。如果能理解胡适自身的“自由主义”特征,那就能理解他在政治上的立场选择,而究其学术志向,国学作为他的学问之基础,以及他在美国所受的学术训练,那么胡适在学术上所作的努力尝试,就不是单调片面地从他对国学的反叛来理解,更多了一层屈服与被迫的因素。从这里理解“整理国故”是很必要的。最后,这本书的编辑质量不行,很多错字与标点错误。
评分罗辑思维是一个神奇的品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