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的发明

中国龙的发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施爱东
出品人:
页数:2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CNY 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1005
丛书系列:话题书系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文化史
  • 中国
  • 施爱东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历史
  • 中国龙
  • 发明
  • 传统文化
  • 神话传说
  • 历史故事
  • 中华民族
  • 文化象征
  • 古代智慧
  • 龙文化
  • 民俗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类似的说法耳熟能详。可这些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中国何时和“龙”牵扯上的关系?在近四百年间,西方人又是如何看待我们“中国龙”的?这些看起来是常识、但又说不清的问题,将会

在本书中找到非常详尽有趣的解答。

本书整体上探讨的是以“龙形象”为代表的中国,从近古到近代的政治观念与文化困境。龙是和中国古代帝王政治密不可分的形象,也是自16世纪传教士入华以来向海外不断演绎、变形的民族符号,最终成为国家象征。在“龙”前冠以“中国”二字,实在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冲突下的产物。作者正是从这一冲突出发,直面不同时期西方视野中不同的龙形象问题。

本书的最大特色除了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来绘制“文化地图”,还在于运用大量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新材料”——223幅稀见图片。图片的新异惊奇让人目不暇接,其对国人形象的种种演绎,又让人心生悲愤。

作者简介

施爱东

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通俗小说研究、民俗学学术史。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帝王将相及其权力崇拜的“龙政治”
一、上古“龙”是一个集合名词
二、龙是天地间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三、龙是祭祀仪式中的执事功曹
四、龙在帝王动物园中的位置变迁
五、龙袍是封建帝王的权力标志
六、帝王将相的龙袍争夺战
七、龙在皇宫大院的工作职责
八、龙文化的箭垛式增长
第二章 16—18世纪欧洲人理解的“中国龙”
一、门多萨:皇帝的纹章 ,即一种盘结的蛇
二、利玛窦:龙在中国是皇权的象征
三、基歇尔:龙凤着装旨在引起臣民的敬畏感
四、安文思:当你说龙,中国人都明白你说的是皇帝
五、李明:中国人赋予龙非凡力量和至上权力
六、尼古拉:绣在皇袍上的龙有五个爪
七、杜赫德:龙无疑是中国人的国家象征
八、龙崇拜即中国百姓的皇权崇拜
九、风靡欧洲的“龙时尚”
第三章 19世纪西方漫画中的“辫子龙’’与中国元素
一、鸦片战争前英国漫画中的龙与中国元素
二、老胖丑怪的“满大人”
三、满大人变身辫子龙
四、美国排华漫画中的辫子龙
五、落魄的巨龙不如狗
六、剿灭“黄祸”,瓜分中国
七、漫画化的中国元素
八、欲加之罪,何患无龙
第四章 哀旗不幸,怒旗不争:大清龙旗50年
一、大清龙旗的糊涂账
二、外国旗号:认明确系该国旗号,便准入港
三、三角黄龙旗:使外国舰船一望即知,不敢妄动
四、中国新定旗式:被形势逼出来的追认文件
五、外交仪式中最早的龙旗:美国设计、美国制作、美国悬挂
六、四方龙旗:官方确认的大清国旗
七、龙旗商用:招徕生意的商业幌子
八、龙旗飘落:没落王朝的屈辱与遗恨
九、龙旗余绪:作为仪式符号被传承
第五章 辱华词汇“猪尾奴”的递进式东渐
一、作为辫子的Pigtail
二、作为猪尾巴的Pig—tail与Pig's tail
三、日语新词锵锵波子
四、牙山猪肉大甩卖
五、猪尾巴的屈辱
六、背曳以辫,如绳索,如锁链,如兽尾
七、与其变自人,何若变自己
八、辛亥革命的剪辫乱象
九、递进式东渐的辫发政治
第六章 “龙图腾”是学术救亡的知识发明
一、图腾者,蛮夷之徽帜
二、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图腾主义遗迹
三、图腾主义在中国的流行
四、民族危难时期的学术救亡运动
五、图腾主义在上古史学中的泛滥
六、通过历史教育激发民族情绪
七、闻一多: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
八、图腾学者的选择性失明
九、闻一多:龙是穷凶极恶而诡计多端的蛇
十、被忽视的龙图腾
十一、龙图腾在1980年代的勃兴
十二、图腾主义的终结
第七章 层累造成的民族寓言“拿破仑睡狮论”
一、唤醒论的由来
二、在睡狮与飞龙之间
三、唤醒睡狮论的传播
四、寻找西方代言者
五、拿破仑统摄诸侯
六、故事的嫁接与生产
七、层累造成的故事与层层剥笋的历史研究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862年5月,经法国公使哥士耆提醒,恭亲王奕产生了设立国旗的念头。 6年前,华船亚罗号“冒挂洋旗”,惹出大麻烦。按国际海上惯例,不挂国旗便不能参与国际贸易,甚至会被视同海盗,可大清国没国旗,中国商人只好注册申请外国国旗,亚罗号由此成了“洋船”,后因涉嫌不法...

评分

1862年5月,经法国公使哥士耆提醒,恭亲王奕产生了设立国旗的念头。 6年前,华船亚罗号“冒挂洋旗”,惹出大麻烦。按国际海上惯例,不挂国旗便不能参与国际贸易,甚至会被视同海盗,可大清国没国旗,中国商人只好注册申请外国国旗,亚罗号由此成了“洋船”,后因涉嫌不法...

评分

1862年5月,经法国公使哥士耆提醒,恭亲王奕产生了设立国旗的念头。 6年前,华船亚罗号“冒挂洋旗”,惹出大麻烦。按国际海上惯例,不挂国旗便不能参与国际贸易,甚至会被视同海盗,可大清国没国旗,中国商人只好注册申请外国国旗,亚罗号由此成了“洋船”,后因涉嫌不法...

评分

1862年5月,经法国公使哥士耆提醒,恭亲王奕产生了设立国旗的念头。 6年前,华船亚罗号“冒挂洋旗”,惹出大麻烦。按国际海上惯例,不挂国旗便不能参与国际贸易,甚至会被视同海盗,可大清国没国旗,中国商人只好注册申请外国国旗,亚罗号由此成了“洋船”,后因涉嫌不法...

评分

1862年5月,经法国公使哥士耆提醒,恭亲王奕产生了设立国旗的念头。 6年前,华船亚罗号“冒挂洋旗”,惹出大麻烦。按国际海上惯例,不挂国旗便不能参与国际贸易,甚至会被视同海盗,可大清国没国旗,中国商人只好注册申请外国国旗,亚罗号由此成了“洋船”,后因涉嫌不法...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龙文化的体现,通过从官方深入民俗文化中的实物化与符号化而逐渐成为民众与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标志符号,但同时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丑化,龙符号也逐渐被黑化,本书同时介绍了中国龙符号的衍生文化符号——辫子文化和睡狮符号,不过作者所引述的历史观点,翦伯赞、吕振刚乃至黄文山等过于老套,闻一多的《伏羲考》虽然经典,但仍老套,此书此版本真是精装本啊!

评分

插图可多加一星~但有点儿资料堆砌之嫌~只提学界争议及西方观念的投影~对于民众对"龙"意象的接受与传承少有提及~

评分

“对权力的崇拜一旦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龙形象就自然而然升格为一种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评分

难得买回来就刷完了……可读性强~书做得漂亮,插图值回票价多一星。龙在古代绝非被崇拜的图腾,而是受役使的工具,经过“不断形式化、仪式化”终于成为“被发明”的文化传统,这点论证得比较清楚。似乎有一个问题没有解释:那么汉唐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为什么是龙,而不是其他章纹、祥符?第二、三章主要还是16-19世纪欧洲之中国形象的变迁,搜集了不少有趣的材料。作者似乎也长于以简练且精准的表述概括诸家研究(仅以我原先有所了解的那些而言,是这么觉得的)。

评分

切入点好,但是最后两章比较鸡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