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谷行人文集: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是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表于文艺杂志上的批评随笔结集。1980年成书以来,这部代表日本后现代批评水准的经典著作受到高度评价,同时随着英文版、德文版、韩文版、土耳其文版等的陆续问世,更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柄谷行人文集: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由八章构成,分别探讨了风景、内面(内心)、自白、病态、儿童及结构力(文学叙事)等日本现代文学独有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并从明治20年代的日本文学和19世纪的西方文学中挖掘出文学现代性的“起源”。这种对文学现代性的解构分析,揭示了日本现代文学的诞生与民族国家建制的共谋关系,以及其本身的制度化性格。这种通过对文学现代性的批判来解构现代性文化的写作策略,显示了批评家柄谷行人卓越的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重建文学研究的思考方式和阐释构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柄谷行人(KojinKaratani),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和英文科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他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于2004年由岩波书店出版。
Sekii推荐我看的一本书,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三联书店,赵京华译,舒炜总编)里面儿引了一段夏目漱石的《文学论》: >> 我于此决意从根本上解释文学为何物之问题。同时生起举一年之时为研究此问题第一阶段之念。 >> 我闭门寓所,将所有文学书籍藏之行李,相信欲...
评分 评分《类型的死灭》笔记 大冈升平强调,在漱石写作初期作品的时期(1905年)里,世间还有一种并非小说、诗,而应称为“文”这样一种已被忘却了的类型存在(《小说家夏目漱石》)。 存在着一种既不“人情”(浪漫派)也不“没有人情”(自然主义)的“非人情”。简单说,这就是幽...
评分 评分去年夏天我读了一本很差的书,《文言与白话》,那本书也是讨论白话文运动的,但是它把新青年派和学衡派的区分定义为书写口语和书写文言文之间的区分。这种区分是不符合实际的。首先,文言文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实体,其次,白话文与其说是一种书写口语的问题,不如说是一种新的“...
当“现代性”与“普遍性”变成一种统摄话语时,如何继续探索“起源”?的确,尽管柄谷不愿承认,“颠倒”-inversion的方法其实就是现象学的还原(不过,当他说这一方法的提出是由于“作为所谓异邦人而生存这一事实”,我倒是想起周蕾对针对海外汉学研究提出的指控的回应Woman:28-29)重返现场的方法与可能因而转变为如何更好地走向自我。但这一行走的困难偏偏又在于如何与自我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说“二重身”(Doppelganger)被视为一种可怕的心理疾病——自己看见自己,那么或许我们也可以把它可以“颠倒”过来,使用一种“二重身”式的办法审视自己。“颠倒”因而确实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批评方式。
评分柄谷自己的认识装置恰恰是一种与“帝国主义”二元对抗的逻辑,他所批判解构的明治二十年兴起的日本现代文学传统,简单说,就是我国以来90年代渐渐流行的那种“纯文学”(这也可谓当今苟延残喘的文学界之主流文学)。按此推论,高度介入政治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倒是他所嘉许的,这观点并不新鲜……
评分完全不是向我所敞开的行文风格啊
评分经常被引用的一本书,也说明了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道理。讨论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背景下的日本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着重讨论的是日本私小说的某种反现代性,比如夏目漱石的小说。
评分对背景知识要求太高了,虽然小秋好心给我讲解但还是没有全懂。所以其实不是那么一个big deal? 感觉应该是很颠覆性的东西,“颠倒的认知装置”之类……但其实好像只是普通的内面的解放。翻译太可怕,第二版了为什么不改呢?人名不用通用译法,半文不白、狗屁不通的文言文翻译,疯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