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与城市

乡村与城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 雷蒙·威廉斯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460
译者:韩子满
出版时间:2013-6-6
价格: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98427
丛书系列:三辉书系:雷蒙·威廉斯作品
图书标签:
  • 文化研究
  • 雷蒙德·威廉斯
  • 城市
  • 社会学
  • 英国
  • 城市研究
  • 文化
  • 社会
  • 乡村生活
  • 城市发展
  • 城乡对比
  • 社会变迁
  • 人文关怀
  • 乡土情怀
  • 城市化进程
  • 农村发展
  • 城乡融合
  • 人文地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通过梳理英国文学中有关乡村与城市的种种论断和描述,对当代文学及文化研究中一些错误的乡村观念和城市观念进行了剖析,指出其谬误。作者集中驳斥了部分学者所坚持的“消逝的农村经济”、“快乐的英格兰”、“黄金时代”等缅怀旧日农村的错误观念,指出这些观念只是作者的想象,无论是历 史事实,还是部分作家的作品,都显示出昔日的英国农村充满了苦难,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既不等同于落后和愚昧,也不是充满欢乐的故园;同理,城市虽然是在新的生产方式确立后兴盛起来的,但城市并不必然代表了进步,城市也面临太多的问题。简言之,城市无法拯救乡村,乡村也拯救不了城市。城市与乡村的这种矛盾与张力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遇到的一场全面而重的危机,要化解这场不断加深的危机,人类必须抵抗资本主义。

全书共二十五章。第一章具有前言的性质,概括了历史上人们围绕“乡村”和“城市”所形成的各种观念,指出英国经验对于研究“乡村”和“城市”关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二十五章为全书的总结。主体部分二十三章以英国文学中根深蒂固的乡村怀旧为起点,回顾了十六至二十世纪多部英国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随笔等)中对于“乡村”和“城市”的描写以及有关“乡村”和“城市”观点的发展变化,并将之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联系起来,揭示出“乡村”和“城市”对立的实质及其所反映的现代大都市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危机。

雷蒙·威廉斯是一个世纪来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之一,这是他最好的著作。对于英国文学和历史方面的课程而言,这是一本理想读物。

——布里·汤普森,加州大学

书中有第一手的文本材料,行文风格简明扼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为书中流露出作者对其论述主题的真切关注。

——纳奥米 布利文,《纽约客》

作者简介

雷蒙•威廉斯 (1921—1988) 20世纪中叶英语世界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知识分子和文化行动主义者”。 出生于威尔士乡间的工人阶级家庭,毕业于剑桥的三一学院。战后至1961年,曾任教于牛津 大学的成人教育班;1974年起,在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担任戏剧讲座教授,直至去世。

雷蒙•威廉斯著作宏富,主要有:《文化与社会:1780—1950》、《漫长的革命、《乡村与城市》、《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等。

目录信息

译序
1 乡村与城市
2 视角问题
3 田园与反田园
4 黄金时代
5 城镇和乡村
6 他们的命运他们的选择
7 改良的道德
8 自然之线
9 生为耕田命
10 圈地、公地和社群
11 法恩汉附近的三个作家
12 令人欣喜的景色
13 绿色的语言
14 城市中的变化
15 城市中的人们
16 可知的社群
17 被遮蔽的乡村
18 威塞克斯和边境区
19 黑暗之城与光明之城
20 城市中的身影
21 生存着的乡村人
22 又见边境区
23 城市和未来
24 新都市
25 城市与乡村
附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文 李华芳 原载 《东方早报》 我之前讲了很多城市的好处。城市之间的比较遵循的是制度竞争的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包容性的制度最终会胜出,因为实行包容性制度的城市更鼓励自由选择。而自由选择激励创新,最终使得该城市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胜出。这个城市层面的好处比较容...  

评分

2007年,美国上映了一部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影片主人公欧德曼说他是一位生活了14000多年的穴居人,这件事太过荒谬,来自哈佛的同事们只权当是个找故事漏洞的智力游戏,因此,要求他描述一下他所生活过的远古时代。随后,他对自己漫长童年的回忆很快被渊博的考古学教...  

评分

1973年的作品,作者分析了很多文学作品比如诗歌、小说来阐述人们对乡村和城市及其变革的感受,我觉得这标题应叫“从文学作品看乡村与城市”。(后注:写完读后感,我再看英文书名,果然是“从当代小说中看乡村与城市”???? )对乡村生活的美化连我都感同身受,就像文人墨客来到...  

评分

文 李华芳 原载 《东方早报》 我之前讲了很多城市的好处。城市之间的比较遵循的是制度竞争的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包容性的制度最终会胜出,因为实行包容性制度的城市更鼓励自由选择。而自由选择激励创新,最终使得该城市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胜出。这个城市层面的好处比较容...  

评分

(一)怀旧情绪的产生 逆着城市街道的喧嚷,似乎可以回溯到一个过往,那里静谧而安详。资本供养的浮华让人迷醉,在这之后总有一些人被耳边的喧闹惊醒,他们开始寻觅往昔——一个自然的、未被破坏的、纯真而充满温情的时代。一些人想要退居这里,来逃避似乎是独属于城...  

用户评价

评分

保持着对自己出身的忠诚,但没有因此丧失智识清明,深情而不滥情。

评分

该书前半部分论述尤其精彩,比如《田园与反田园》、《黄金时代》等章节,洞见颇多。买了这么久、读了这么久才算对自己有个交待,也是醉了。

评分

视角问题:历史与文学。#谁读谁知道

评分

视角问题:历史与文学。#谁读谁知道

评分

#对英国文学了解有限,读不通。只看出他那套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快刀斩乱麻,痛扫当时浪漫化的怀旧和新兴阶级的简单情绪,还原乡村与城市在真实历史中的相对运动。这种细读法失掉一点文学的可爱,而主体性和直接行动成为雷打不动的最高准则,因此前后最好,看他直抒己见,谈个人感觉和观念。合译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