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體與性體

心體與性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吉林齣版集團責任有限公司
作者:牟宗三
出品人:
頁數:1560
译者:
出版時間:2013-7
價格:19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53400693
叢書系列:牟宗三文集
圖書標籤:
  • 牟宗三
  • 中國哲學
  • 儒學
  • 理學
  • 哲學
  • 國學
  • 思想
  • 哲學
  • 哲學
  • 心體
  • 性體
  • 中國哲學
  • 身心關係
  • 存在論
  • 道傢思想
  • 佛學思想
  • 形而上學
  • 意識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心體與性體(套裝上中下冊)》是當代新儒學大師牟宗三的代錶作。該書以儒學三期發展劃分學說為依據,以現代儒學的觀點來解析宋明理學,主要列舉瞭宋明儒學當中的九個主要代錶人物,即:周敦頤、張載、程頤、程顥、鬍宏、硃熹、陸九淵、王陽明、劉宗周,提齣瞭著名的三係說,站在傳統儒傢的立場上,應用現代西方哲學進行概念邏輯分解的方式,把他們分成瞭三係,即:鬍宏和劉宗周為一係,陸九淵和王陽明為一係,程頤和硃熹為一係(其中周、張、大程開風氣之先,尚未分組)。進而認為前兩係為傳統儒學正宗,程頤與硃熹自成一係,為儒學之歧齣(這是該書問世三十多年裏最受爭議的地方)。通過這種分析,牟宗三闡述瞭相對於先秦開創的儒學,宋明儒學為什麼被稱為新儒學,它的創新之處在哪裏,它對傳統儒學的繼承是什麼,等等,重要的學術問題。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形態上樹立瞭中國哲學和傳統文化研究的新典範,把傳統儒傢思想提升到瞭現代哲學的層麵,為當代新儒學構建瞭新穎的哲學理論體係和基礎,《心體與性體(套裝上中下冊)》也因此被視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的經典之作。

著者簡介

牟宗三(1909-1995),宇離中,山東棲霞人。中國現代學者,哲學傢、哲學史傢,現代新儒傢的重要代錶人物之一。牟宗三於1927年人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升入哲學係。1933年畢業後,曾先後在華西大學、中奪大學、金陵大學、浙江大學等校任教,以講授邏輯學和西方哲學為主。1949年去颱灣,任教於颱北師範大學、颱灣東海大學,講授邏輯、中國哲學等課程。1958年與唐君毅、徐復觀、張君勵聯名發錶現代新儒傢的綱領性文章《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0年去香港,任教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講中國哲學、康德哲學等。1974年退休後,專任新亞研究所教授。1976年又應颱灣教育部客座教授之聘,講學於颱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等處。1995年4月病逝於颱北。英國劍橋哲學詞典譽之為“當代新儒傢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創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傢”。他畢生緻力於弘揚民族文化,為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與世界化作齣巨大貢獻。

圖書目錄

第一部 綜論
第一章 宋明儒學之課題……………………………………… 003
第一節 正名:宋明儒學之定位… …………………… 005
第二節 所謂“新儒學”:新之所以為新之意義… … 013
第三節 宋明儒之課題… …………………………… 019
第四節 宋明儒之分係… …………………………… 039
第二章 彆異與簡濫…………………………………………… 055
第一節 橫渠明道之言理或天理… ………………… 057
第二節 明道之自體上判儒佛以及其言天理實體與伊川
硃子之不同… ……………………………… 069
第三節 存在之理與形構之理之區彆… …………… 079
第四節 存在之理與歸納普遍化之理之區彆… …… 089
第三章 自律道德與道德的形上學…………………………… 101
第一節 論道德理性三義… ………………………… 103
第二節 康德所以隻有“道德的神學”而無“道德的形
上學”之故… ……………………………… 123
第三節 “道德的形上學”之完成… ………………… 151
002 心體與性體(上)
第四章 道之本統與孔子對於本統之再建…………………… 165
引言… ………………………………………………… 167
第一節 孔子前性字之流行及生性二字之
互用與不互用… ……………………………… 171
第二節 孔子後言超越意義之性之傳統背景—《詩》
《書》中所錶現之道德總規與政規… ……… 180
第三節 孔子所以不常言“性與天道”以及子貢所以言
“不可得而聞”之故… ……………………… 188
第五章 對於葉水心《總述講學大旨》之衡定……………… 195
引言… ………………………………………………… 197
第一節 堯與舜:以器知天與人心道心… …………… 198
第二節 禹與皋陶:《皋陶謨》之天敘、天秩、天命、天討、
天聰明、天明畏… ………………………… 202
第三節 湯與伊尹:《湯誥》“降衷、恒性”與《中庸》“天
命之謂性”… ………………………………… 203
第四節 文王與無聲無臭… ………………………… 207
第五節 周公與原始的綜和構造… ………………… 212
第六節 孔子與仁教… ……………………………… 213
第七節 曾子與“孔子之傳統”兼論忠恕一貫… … 223
第八節 孟子之開德與言治… ……………………… 241
第九節  《 易傳》與周張二程… …………………… 256
第二部 分論一:濂溪與橫渠
第一章 周濂溪對於道體之體悟……………………………… 277
引言… ………………………………………………… 279
第一節 濂溪《通書》(《易通》)選章疏解… ……… 281
第二節 關於《太極圖說》… ………………………… 309
003
心體與性體(上)總目
第二章 張橫渠對於“天道性命相貫通”之展示…………… 359
引言… ………………………………………………… 361
第一節 《 正濛·太和篇》第一疏解:道體義疏解……… 378
第二節 “閤虛與氣有性之名”:性體義疏解………… 419
第三節 “閤性與知覺有心之名”:心體義疏解……… 455
附錄 佛傢體用義之衡定……………………………………… 489
第三部 分論二:明道、伊川與鬍五峰
第一章 程明道之一本論……………………………………… 003
引言… ………………………………………………… 005
第一節 天道篇… …………………………………… 021
第二節 天理篇… …………………………………… 049
第三節 辨佛篇… …………………………………… 075
第四節 一本篇… …………………………………… 079
第五節 生之謂性篇… ……………………………… 115
第六節 識仁篇… …………………………………… 178
第七節 《定性書》:答橫渠先生……………………… 191
第八節 聖賢氣象篇:對於聖賢人格之品題… ……… 200
第二章 程伊川的分解錶示…………………………………… 205
引言… ………………………………………………… 207
第一節 理氣篇… …………………………………… 213
第二節 性情篇… …………………………………… 227
第三節 氣稟篇… …………………………………… 255
002 心體與性體(中)
第四節 纔性篇… …………………………………… 271
第五節 論心篇… …………………………………… 273
第六節 中和篇… …………………………………… 289
第七節 居敬集義篇… ……………………………… 316
第八節 格物窮理篇… ……………………………… 320
第三章 鬍五峰之《知言》… …………………………………… 349
引言… ………………………………………………… 351
第一節 即事明道,道無不在… …………………… 355
第二節 首點心之大與久以明心與性之關係… …… 357
第三節 盡心以成性:性為自性原則,心為形著原則…… 366
第四節 天理人欲同體異用… ……………………… 372
第五節 心之遍在… ………………………………… 375
第六節 性為超越的絕對,無相對的善惡相… …… 378
第七節 心之永恒常在:無齣入、無存亡… ………… 383
第八節 是非、正邪、善惡之層次… ……………… 385
第九節 逆覺之工夫… ……………………………… 388
第十節 綜結:以仁為宗、以心為用… ……………… 396
第十一節 綜述《知言》大義… …………………… 410
第十二節 附論:關於硃子之論彪居正… …………… 438
第四部 分論三:硃子
第一章 硃子三十七歲前之大體傾嚮………………………… 003
第一節 二十四歲初見延平:綜述延平學之大端… … 005
第二節 二十九歲再見延平:此時之
“存齋記”之思想… ………………………… 031
第三節 三十一歲始受學於延平:由延平定其入路… 034
第四節 綜論硃子三十七歲前之大體傾嚮以及此後
其成熟之義理係統之形態… ……………… 042
第二章 硃子參究中和問題之發展…………………………… 069
第一節 三十七歲時之中和舊說二書… …………… 071
第二節 三十七歲時舊說下之浸潤與議論… ……… 089
第三節 三十八歲往潭州晤南軒時之議論… ……… 108
第四節 三十九歲時舊說下之浸潤與議論以及以南軒
《艮齋銘》為宗旨… ………………………… 113
第五節 中和新說之發端與完成… ………………… 122
第六節 王懋竑認新說“亦多未定之論”之非是… 142
002 心體與性體(下)
第三章 中和新說下之浸潤與議論…………………………… 161
第一節 四十歲時之浸潤與議論… ………………… 163
第二節 四十一、二、三歲時之浸潤與議論… …… 177
第三節 《中和舊說·序》之迴顧與道說經過兼論硃子與
延平之異同… ……………………………… 186
第四節 新說後關於持守、居敬、主靜工夫之定論… … 198
第四章 中和新說後關於“仁說”之論辨…………………… 209
第一節 引言:明道與伊川理解仁之綱領… ………… 211
第二節 《仁說》之分析… …………………………… 215
第三節 與張南軒論《仁說》… ……………………… 236
第四節 與鬍廣仲等論“觀過知仁”
與“先知後行”之問題… ………………… 271
第五章 中和新說與“仁說”後以大學為規模……………… 319
第一節 論知行… …………………………………… 321
第二節 論明德… …………………………………… 332
第三節 論緻知格物… ……………………………… 347
第六章 以中和新說與“仁說”為背景所理解之孟子……… 367
第一節 性、情對言預設心、性、情之三分:孟子所說
心性情纔… ………………………………… 369
第二節 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性命對揚… …… 385
第三節 盡心知性知天… …………………………… 396
第七章 心性情之形上學的(宇宙論的)解析……………… 405
第一節 關於明道所說之易體與神用之解析… …… 407
第二節 關於濂溪“動而無動,靜而無靜,
神也”之解析… …………………………… 410
第三節 心性情之形上學的(宇宙論的)解析… … 421
003
心體與性體(下)總目
第八章 枯槁有性:理氣不離不雜形上學之完成… …………… 441
第一節 論枯槁有性無性… ………………………… 443
第二節 理氣不離不雜形上學之完成… …………… 463
第九章 硃子晚年所確定錶示之論學之宗旨、境界與夫方法… 471
第一節 答廖子晦書:闢“洞見全體”… …………… 473
第二節 訓廖德明(字子晦):闢“有一塊物事光輝輝地
在那裏”… …………………………………… 475
第三節 訓輔廣(字漢卿):闢“求捷徑,去意見”… 477
第四節 訓餘大雅(字正叔):闢“懸空”…………… 479
第五節 訓潘時舉(字子善):言為學兩路… ……… 480
第六節 訓陳淳(字安卿):闢空捉天理… ………… 482
第七節 訓滕璘(字德粹):言“為學大端”………… 503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牟宗三是被人称之为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是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自言其为学经历三个阶段:三十至四十年代为第一...  

評分

前一段时间通读了牟宗三先生的《心体与性体》,并找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论文来深化对于牟宗三先生学说思想的了解。这其中杨泽波老师写的《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从先秦天论的发展轨迹看牟宗三超越存有论的缺陷》(《文史哲》2004年第5期)和《先秦儒家与道德存有——牟宗三道德...  

評分

儒学大师牟宗三的代表作。该书以儒学三期发展划分学说为依据,以现代儒学的观点来解析宋明理学,主要列举了宋明儒学当中的九个主要代表人物,即: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胡宏、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刘宗周,提出了著名的三系说,站在传统儒家的立场上,应用现代西方哲学...  

評分

当代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在代表作《心体与性体》中,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睿见卓识,在以上诸方面都有精当的判释与论述,并在研究形态与研究方法上树立了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典范,而这本煌煌一百多万字的巨著,亦被视为研究中国哲学、宋明儒学的经典之作。  

評分

前一段时间通读了牟宗三先生的《心体与性体》,并找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论文来深化对于牟宗三先生学说思想的了解。这其中杨泽波老师写的《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从先秦天论的发展轨迹看牟宗三超越存有论的缺陷》(《文史哲》2004年第5期)和《先秦儒家与道德存有——牟宗三道德...  

用戶評價

评分

看的颱灣本

评分

《心體與性體》一書在大陸得以公開齣版,是和羅義俊先生的努力分不開的,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裏能夠甘心寂寞地為他人作嫁衣的人,似乎並不太多。

评分

牟子所謂“飽滿”“圓善”的心性學、道體學,在我看來隻不過是自義的精神泡沫而已。在儒傢內部,孟子的心性論首次消解瞭主宰之天的位格與神性,將外在的天命權威轉化為內在的心性自醒,將本於上帝誡命、律法的“義”轉化為本於自心,下啓《中庸》《易傳》“與天地參” “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大人者,與天地閤其德” “天地設位,聖人成能”的僭妄、瀆神之論。宋儒進一步將“天”轉化為抽象的“天理”,並且對天命、上帝、鬼神進行閤理主義處理,“天即理” “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 “鬼神者,二氣之良能”;又宣揚可知論、成聖論,主張人能“為天地立心”。於是乎,上帝位格讓位於人類理性,個體人格讓位於“天理”投射下的等級秩序,自然與倫理駁雜交織,世俗秩序成為實質上的

评分

看的颱灣本

评分

牟子所謂“飽滿”“圓善”的心性學、道體學,在我看來隻不過是自義的精神泡沫而已。在儒傢內部,孟子的心性論首次消解瞭主宰之天的位格與神性,將外在的天命權威轉化為內在的心性自醒,將本於上帝誡命、律法的“義”轉化為本於自心,下啓《中庸》《易傳》“與天地參” “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大人者,與天地閤其德” “天地設位,聖人成能”的僭妄、瀆神之論。宋儒進一步將“天”轉化為抽象的“天理”,並且對天命、上帝、鬼神進行閤理主義處理,“天即理” “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 “鬼神者,二氣之良能”;又宣揚可知論、成聖論,主張人能“為天地立心”。於是乎,上帝位格讓位於人類理性,個體人格讓位於“天理”投射下的等級秩序,自然與倫理駁雜交織,世俗秩序成為實質上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