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伍跃
出品人:
页数:63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4-1
价格:5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91932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制度史
  • 明清史
  • 历史
  • 经济史
  • 社会史
  • 清史
  • 近代史
  • 捐纳制度
  • 中国史
  • 社会制度
  • 古代经济
  • 地方财政
  • 官僚体系
  • 税收制度
  • 历史研究
  • 社会变迁
  • 民间参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不仅在捐纳制度史方面,而且在科举制度史、官僚铨选史研究方面,均有重大的突破和推进。《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创意和创新突出,一是视角新颖。清晰揭示了捐纳对于社会流动的重要作用,将捐纳对社会流动的功用论述明晰,从本质上把握了捐纳的制度与运作。二是左右兼顾。翔实阐明了捐纳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将捐纳结合科举制度考察,再比较捐纳制度与科举制度的特性,从而形象地再现了捐纳制度和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的功用。三是一以贯之。深入探讨了捐纳制度与官僚铨选的关系,通过学理的分析,展示了捐纳候补官缺的丰富内容和候补官的“就职难”的实态。四是拾遗补阙。较大程度地丰富和深化了明清捐纳制度的基本内容,如报捐、印结、赈捐、明代捐纳,以及商人在捐纳实施中的角色等,既有研究不够或不足的部分,均有推进。

作者伍跃积十数年研究之力,搜集和征引了大量一手材料。全书除了引用大量大陆和台湾之已刊未刊档案,引用政书近50部,捐纳资料2 7种,登科录、缙绅录、职官录22种,尤其是缙绅录、职官录多达19种,奏议、日记、年谱、文集、笔记、官箴书70余种,不少是中国、日本各公藏机构的稀见珍本。

作者简介

伍跃,1958年生。中国国籍。中山大学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京都大学文学部博士。现为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著有《明清时代の徭役制度与行政制度》、(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版部,2000年6月)。在日本的《东洋史研究》、中国的《中国史研究》、《文献》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合作译著多种,并承担日本文部省、学术振兴会等项目多项。在明清赋税徭役史、官制官箴史、捐纳史等领域成果卓著。

目录信息

序章 捐纳制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第一章 明代的例监与纳贡
序言
第一节 明代国子监监生资格捐纳的实施
第二节 纳贡例监出现的原因
第三节 捐纳出身者的身份意识与社会地位
结语
第二章 清代的报捐制度
序言
第一节 “事例”
第二节 报捐的手续
第三节 代办报捐
第四节 报捐者参加科举考试问题
结语
第三章 清代的报捐与印结
序言
第一节 捐纳与印结
第二节 印结手续费与清末的印结局
第三节 印结银的分配
结语
第四章 捐纳出身者的铨选问题与候补制度
序言
第一节 清代的候补制度
第二节 捐纳与候补
第三节 在外候补者的实态
第四节 候补官差委和署事
第五节 候补官补缺问题的对策
结语
第五章 清代官僚的晋升与捐升——以捐升制度的确立为中心
序言
第一节 清代的官僚晋升制度
第二节 清代捐升的开始
第三节 清代捐升制度的确立
结语
第六章 官僚的惩戒处分与捐复制度一一以捐复制度的确立为中心
序言
第一节 捐复前史
第二节 清代官僚人事考课制度的概要
第三节 清代捐复制度的确立
结语
第七章 清代的赈捐一一以光绪十五年江浙赈捐为中心
序言
第一节 清代赈捐概要
第二节 光绪十五年江南水害的概况
第三节 光绪十五年江浙赈捐的实施
结语
第八章 捐纳制度的实施与商人
序言
第一节 以国家的制度为商机
第二节 票号的代办报捐业务
第三节 代办报捐的利益
结语
终章
附录一 清代报捐者的群像
——《造送浙江赈捐第十三次请奖各捐生履历银数底册》的统
计分析
附录二 高山景行 厚德载物
——学习《清代捐纳制度》的一点体会
日文版跋
中文版跋
主要参考文献一览
伍躍:《中国捐納制度上社会》 范金民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极为扎实的制度史研究,与其师许大龄相比,资料功底同样深厚,而方法论上或更进一步,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评分

绝佳,捐纳制度如同架在摩天大楼上的望远镜,从这一制度中细细窥视,可以望见社会的教育、人事、行政、财政、观念等多个维度。如壁虎爬墙,遂致株连蔓引,如水滴归海,而后汪洋恣肆。

评分

极为扎实的制度史研究,与其师许大龄相比,资料功底同样深厚,而方法论上或更进一步,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评分

围绕“捐纳”这一中国传统官僚制度中最为诟病的内容展开,不仅详细论述了明清时期捐纳制度的方方面面内容,也在批判捐纳作为官僚腐败和素质低下重要根源的同时,肯定了捐纳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积极贡献,以及对于加大社会流动性的正面作用。美中不足的是,书名为“捐纳制度与社会”,但全书在制度史上贡献有余,但在社会史上贡献不足,对于社会各阶层人士对捐纳的态度、捐纳对社会阶层流动性的贡献程度,以及捐纳作为统治者社会控制手段的作用等言之甚少,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评分

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