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伍跃,1958年生。中国国籍。中山大学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京都大学文学部博士。现为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著有《明清时代の徭役制度与行政制度》、(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版部,2000年6月)。在日本的《东洋史研究》、中国的《中国史研究》、《文献》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合作译著多种,并承担日本文部省、学术振兴会等项目多项。在明清赋税徭役史、官制官箴史、捐纳史等领域成果卓著。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伍跃
出品人:
页数:63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4-1
价格:5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91932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制度史 
  • 明清史 
  • 历史 
  • 经济史 
  • 社会史 
  • 清史 
  • 近代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不仅在捐纳制度史方面,而且在科举制度史、官僚铨选史研究方面,均有重大的突破和推进。《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创意和创新突出,一是视角新颖。清晰揭示了捐纳对于社会流动的重要作用,将捐纳对社会流动的功用论述明晰,从本质上把握了捐纳的制度与运作。二是左右兼顾。翔实阐明了捐纳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将捐纳结合科举制度考察,再比较捐纳制度与科举制度的特性,从而形象地再现了捐纳制度和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的功用。三是一以贯之。深入探讨了捐纳制度与官僚铨选的关系,通过学理的分析,展示了捐纳候补官缺的丰富内容和候补官的“就职难”的实态。四是拾遗补阙。较大程度地丰富和深化了明清捐纳制度的基本内容,如报捐、印结、赈捐、明代捐纳,以及商人在捐纳实施中的角色等,既有研究不够或不足的部分,均有推进。

作者伍跃积十数年研究之力,搜集和征引了大量一手材料。全书除了引用大量大陆和台湾之已刊未刊档案,引用政书近50部,捐纳资料2 7种,登科录、缙绅录、职官录22种,尤其是缙绅录、职官录多达19种,奏议、日记、年谱、文集、笔记、官箴书70余种,不少是中国、日本各公藏机构的稀见珍本。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花钱买官也不一定全是坏事

评分

范本

评分

捐纳绝非卖官鬻爵,捐纳制度下贩卖的只是各种资格。捐纳出身者并非主要是商人或富家子弟,实际选择捐纳者中亦不乏普通士人。对于试图利用捐纳制度谋得出身资格的人来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金钱,任何人都可以选择利用这一制度求得自身社会地位的上升。甚至在清代中期以后,社会上产生了一个包括提供资金、代办手续的捐纳产业链。正是由于这种产业链的存在,降低了选择利用捐纳制度的门槛,使得捐纳成为一个可供大多数庶民谋求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工具。因此捐纳制度是使科举制度得以维持正常运转的装置之一,可以视为与科举同样重要的社会流动工具。对于国家而言,能够尽快向社会成员提供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并由此而获得他们的政治支持和财政支援,也离不开捐纳。捐纳本身所具有的这些特征,正是导致这一倍受诟病的制度在明清时期得以长期存在的要因之一

评分

范本

评分

细致绵密,生动鲜活,一看后记,果然是京都大学门下。不知道作者为毛对王增瑜先生有那么大怨念,前言中狠狠黑了一把,哈哈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