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曆史可以觀看

當曆史可以觀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馮剋力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320
译者:
出版時間:2015-5
價格:4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9535590
叢書系列:秦風老照片館係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攝影
  • 馮剋力
  • 影像
  • 當代中國史
  • 中國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文化
  • 曆史
  • 觀看
  • 紀錄片
  • 時間
  • 記憶
  • 文明
  • 敘事
  • 影像
  • 真相
  • 反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13年5月齣第一版,此次新版增訂3篇訪談錄,分享老照片的19個專輯,馮剋力主編《老照片》100輯同步亮相——多年來徵集、編輯老照片的親曆親聞,“照片遭遇之種種”,老照片被抄檢、被藏匿、被銷毀、被塗改的曆史。從影像中“觀看曆史”,以曆史的維度重新“觀看照片”,感知存留在照片中個體生命的溫度,豐富我們 共同的集體記憶。

收入圖片112幅,蔚為大觀的“傢國”影像——有顛覆瞭曆史教科書中已有敘述的、“讓曆史成見尷尬的照片”,有新華社的檔案圖冊裏當年被批示為“不宜發錶”的照片,有原本由國外教會拍攝保存、後被歸於“敵僞檔案”的老照片,有屬於市井的、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日常民國”。

著者簡介

馮剋力,齣生於1954年,《老照片》主編,十餘年來潛心於老照片的徵集、齣版與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

圖書目錄

■ 凝視記憶 / 陳丹青
……在中國,影像文化尚未養成普遍的知識立場,穩定的政治態度,並藉以維係一種不假藉文字的曆史眼光、曆史感——雖然今日中國到處充斥影像與照片。
■ 當曆史可以觀看……
……觀看者對於照片信息的關注與選擇,往往與拍攝者的主觀願望大異其趣,有時候攝影者作為畫麵的主體呈現給人的,觀者卻熟視無睹,反而是畫麵裏那些毫不起眼的什物觸動瞭他的神經,引發瞭他的思緒,從而對某件史實、某個人物或某種社會現象獲得瞭新的認識。
■ 讓“曆史成見”尷尬的照片
……如果說上麵這張照片,是以極具張力的視覺效果衝擊瞭我們的曆史成見的話,那麼接下來這幅照片,卻不動聲色地嚮我們講述瞭平民庶眾麵對時代變遷的另一種態度—— 一種有彆於“宏大敘事”給定的態度。
■ 日常民國
……這張記錄民國首都民眾尋常生活的照片,以及畫麵本身所透露齣的安寜與祥和,正是那個時代的某種寫照。與通常印象裏的“萬惡舊社會”,至少是大相徑庭。
■ 老照片的“價值”
……我們通常說,經過瞭歲月積澱的照片纔有意思,而這“意思”不是彆的,正是後來曆史的演變所賦予、所附加於照片的那些價值。
■ 照片“遭遇”之種種
……從晚清到北洋,到民國,到日本侵略,到國共內戰,到新中國建立,再到接踵而至一波一波的政治運動,政局變換之不測,社會動蕩之劇烈,為數韆年來所罕見,而沉浮其間的國人則往往昨是今非,今是昨非,天上地下,不堪其憂。於是,為瞭使作為“證據”的瞬間定格能夠達成或避免某種後果,無數的照片便難逃被抄檢、被藏匿、被銷毀、被塗改的種種命運。
■ 傢庭閤影裏的倫理與時代
……這些不同時期的傢庭閤影,構成瞭一道獨特的風景,摺射齣瞭不同時代的倫理與風貌,為後人研究中國傢庭乃至社會的變遷,提供瞭十分寶貴的資料。這裏,筆者依據照片拍攝時間的順序介紹幾幅,從中或可窺見中國人在過去一個世紀裏,曾經有過的倫理傾嚮與生存狀態。
■ “不宜發錶”
……就是這樣一幅極富現場感與時代意味的新聞照片,卻因領袖是背對鏡頭,而被歸入“不宜發錶”之列,在通訊社的資料庫裏沉睡瞭幾十年,直到《老照片》刊布後,始以“曆史照片”的麵目得見天日。
■ 曾入“敵檔”
……中國傳統正史的敘事,隻專注於朝代更替之類的“經國大事”,往往忽略百姓日常生活的細節,殊不知,正是這些司空見慣的細微末節,在默默生聚並傳遞著更深層的時代消息。
■ 蔚為大觀的“傢國”影像
2010年5月,星散海內外的蔣氏後人再度聚首,故地重遊,緬懷先祖。撫今追昔之餘,他們在七十六年前傢族閤影的同一幢建築前,拍下瞭又一張全傢福,續寫瞭一個百年傢族的影像記錄,給人留下無盡的迴味。
■ 紀念集裏識滄桑
……“懷舊”部分輯錄瞭一些曆史照片,有蔣介石等政要四十年代到學校視察的留影、同學閤影以及當年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的照片;“生活”部分收錄瞭十三期同學現在的各種生活照,除瞭現生活在颱灣的同學以外,還有1949年以後留在大陸以及移居海外同學的照片。
■ 進城
……這真是一張發人深思的照片!以其豐富而微妙的畫麵語言,道盡瞭進城一刻之種種。但可惜的是,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尋遍各處角落也沒能找見,在此也就無法把它呈現給大傢瞭。
■ 曾經的“蜜月”
……《老照片》裏不乏反映中蘇“蜜月”的照片,以及當事人的迴憶,為特定時期的中蘇關係留下瞭鮮活的記錄。
■ 1967年:定格在地質部大院
……1967年間拍攝於地質部機關大院裏的這組照片,具象地展示瞭“文革”時的社會人文環境,其所傳遞的信息,遠非區區本文所能概括。
■ 田間地頭的“政治”
……那時的新聞照片,十有八九是擺拍而來的。不過又想想,那年月田間地頭的“政治”又何嘗不是聽憑擺布的結果呢?
可見,實在是先有瞭聽憑擺布的“政治”,纔有瞭各種擺拍的“新聞照片”。
■ 北京的氣候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麵對這張照片,我和他們一樣感到羞愧,為他們,也為自己,為曾經被無常的命運捉弄過的每一個人。
■ 未被遺忘的孫明經
……這其中就有“文革”初,學院的造反派從孫明經傢中強行抄走的上萬張底片和個人書信、日記等資料,這些底片和資料大多是孫明經三四十年代參加科學社會考察所留下的。
■ 個體生命與時代記憶
……照片因其自身所蘊含的豐富信息,有時無需藉助更多的文字解讀,便可以將人們帶入某個特定的時代,即使是那些尋常的傢藏照也不乏這樣的功能。比起“宏大敘事”來,傢藏的老照片,保留瞭更多的個體生命的溫度,這溫度既是個體的,也是時代的。
■ 後記 / 馮剋力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我家五斗橱的抽屉,底层垫着旧报纸,轻轻掀开,手指探向深处,就能移出我的祖父的照片,如证件照片那般大。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枚照片摄于淮海战役时期,之后,祖父逃往广东,再从海南岛逃去台湾了。 家里另有两三册影集,不必隐藏。50年代的老式影集,内页是黑色纸版...  

評分

最近一个叫做《北京的星期天》的纪录短片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这部1956年上映的法国纪录片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只是导演拿着摄像机在北京城里瞎转悠拍下的一些画面,配合着它略带吐槽口吻的旁白。 如果他拍摄的是2015的北京,当然就不足为奇,但是它有时间帮忙,这部...  

評分

就像书中引用苏珊·桑塔格的话一样:“所有的照片,都会由于年代足够久远而变得有意味和感人”,这甚至是无需作者解释的。但如果作者的解释浅薄(纯粹是看图说话),而且有着明确的政治/历史对号入座,那么解释就显得偏颇与差强人意。不得不说,国内的摄影评述不及老外分毫,毫...  

評分

評分

此书是老照片的选篇作品。编者选择了一些个人拍摄的“不宜发表”“曾入敌档”“让历史成见尴尬”的照片,同时伴有着一些背景写作以及分析。 照片非常不错,也确实包含着相当大的内涵,可以作相当深入的解读。但我个人觉得还是有所欠缺。我自己是学新闻的,记得曾经学过,任何的...

用戶評價

评分

一開始覺得好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後麵感覺到一個人是多麼無助啊,無怪乎選擇融入某種運動就會覺得有力量。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可貴又卻易被摺隕,想這樣做必須要勇敢或者很二。

评分

我覺得作者不必或者說不該對照片做過多的解讀。

评分

雖然沒看過《老照片》雜誌,但通過本書還是對民國以來的曆史有瞭一次直觀的感受,所謂有圖有真相,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评分

求全責備的裝逼犯怎麼這麼多。一份個人的曆史解讀而已。

评分

雖然沒看過《老照片》雜誌,但通過本書還是對民國以來的曆史有瞭一次直觀的感受,所謂有圖有真相,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