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ISBN:9787301167205,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著,张造勋 译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347年),生于希腊雅典,双亲皆来自重要的贵族家族。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后受教于苏格拉底。他曾游学外地,约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办一所高等学院此学院一般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亚里士多德亦曾就学于此。柏拉图的学说对于欧洲的哲学与整个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斐多》中描绘的苏格拉底之死事件,被认为仅次于基督之死。著有《对话录》、《理想国》等作品。
【按语:本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18日刊出。感谢曹帅先生约请笔者撰写这篇小文。 不同于波普尔对《理想国》的极权主义指控以及施特劳斯学派较现代的解读,本文认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人王”观念的本意是让权力听命于于智慧和理性。这与其说是一种笨拙的政...
评分 评分这篇导读写给大学本科生、对《理想国》好奇的普通读者。参考了吴增定老师《我怎么教学生读〈理想国〉》。我的视野有限,没能覆盖《理想国》涉及的所有问题。欢迎有经验的读者提出建议。 为什么想读《理想国》?张泰苏老师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 我以前那会儿也思考历史、哲学,...
评分色拉叙马霍斯本身的观点是否彻底被驳倒了仍然还是个问题,柏拉图安排他出场或许并不是仅仅是一个配角,还有可能是柏拉图真切地看到了在正义问题上苏格拉底的观点是不充分的,所以写就《理想国》安排恩师与其对话,对话的不断深入也是他对这个问题的不断尝试,色拉叙马霍...
评分终于读完。虽然某些地方读起来还是有点难度,在英译者导言的帮助下得以对柏拉图思想有了一个不大全面的理解,发现与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又许多相似之处的,那这理想国可以实现吗?用柏拉图自己的话来说,画家画出的画不一定在现实中存在,但又不一定永远不存在,两千年来发生的历史很多是可以在里面看到缩影的,有些观点也是觉得很不可思议,有时觉得像法西斯,像封建社会,施行难度是多么大,有些政策不免残忍,总之,有了很多思考,高中时老师讲政治哲学时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更好的艺术,在这本书里很全面的展现,可毕竟是理想,看到“洞穴比喻‘时真想拍手叫好,真是难以达到那种境界,不管是人,还是社会,总觉得离得远了。
评分不太赞同大部分的观点,太唯心了。其中对人类社会的分析很精彩。
评分他说技术只能是对其服务对象好,不可能加害这对象,是对象受益而不是掌握技术的一方,然后类比到国家管理者身上,说管理者只能是为了国家好的。逻辑上好像是没错,我也觉得应该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那么为什么现实不是这样的呢?所以说这道理的另一半推导结论在哪里?
评分难道没有人觉得其实苏格拉底才是最伟大的“诡辩家”么?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里的说法,就是他根据对方所说的话的破绽来驳倒对方。说白了苏经常是跟你兜圈子,把你绕晕了算。最后让你自己抽自己嘴巴。
评分难道没有人觉得其实苏格拉底才是最伟大的“诡辩家”么?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里的说法,就是他根据对方所说的话的破绽来驳倒对方。说白了苏经常是跟你兜圈子,把你绕晕了算。最后让你自己抽自己嘴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