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以“国体”之名,让包含殖民地在内的全日本帝国笼罩在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支配下,对战争、天皇、国家极端狂热,进而深化其大亚细亚主义与玉碎思想。通过考察日本人的锁国性格与自卑感、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国家的强制力,以及国家与人民的关系,鹤见俊辅精辟地剖析日本如何从一个在明治时期走向富强,精神思想自由、开放的国家,转变为保守、狭隘,法西斯主义横行的侵略国。他进而解释日本知识分子对国家主义的挣扎、反省、抵抗为何会失败,又如何在受到压迫后屈服“转向”,成为军国主义的“共犯”,最终在国家发动战争时,宣传并正当化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致使日本走向玉碎之路。
鹤见俊辅(1922—2015),日本思想家、文化评论家、社会运动者。曾任教于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同志社大学。与丸山真男、都留重人等人组成“思想的科学研究会”,其主导的刊物《思想的科学》,为战后日本最负盛名的思想杂志。强调“思想·良心的自由”,积极参与反对越战、推动慰安妇赔偿等运动。着有《战后日本大众文化史》《战争留下了什么》《漫画的战后思想》等。1994年因其对现代思想和大众文化论的贡献以及在野思想的确立,荣获“朝日奖”。
本书是鹤见俊辅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授课讲义汇编,称为“精神史”还是单薄了些,大致分了十一个主题,但估计是受限于讲课,很多问题并没深入下去,给出的资料也有些散乱且不知道是为了印证什么。不过,总体看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是蛮吸引人的。 1.作者尽量用中性词来描述,比如...
评分这本书讲的是1931年至1945年战争时期日本的思想历程。在这十五年期间,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支配着日本。日本政府不努力在日本内部进行社会改革解决困难,选择了用军事向外扩张的道路。政府采行,日本知识分子去配合。政府还动用各种强制力,巧妙地利用长期成为日本传统的锁国...
评分作者是日本战后思想家鹤见俊辅。这是他在美国的讲稿。行文的接受是比较松散的。而鹤见俊辅其人在《分身:新日本论》有专门的一章论述。是可以一观的。对鹤见俊辅了解的不多。就这本书中所说的“转向”一词,窃以为是所主张的政治转变。明治维新那一段还没有太强烈的军国主义的...
评分翻译真的很拗口,长句的断句经常让人读了两遍还是捋不清关系;校对也是个问题,错别字看到好几处,标点符号也有用错的地方。M系列的书不应该出现这么多这种低级的错误的(黑脸。 抛开这些不谈,看书的话其实也很迷惑。鹤见俊辅的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演讲集合,受众是加拿大麦吉尔...
评分原文见公众号:七寸丁 首先来了解下作者及其思想倾向,鹤见俊辅(1922~2015)日本思想家、大众文化研究学者,出生于东京一显赫家族,其外祖父后藤新平是日本的殖民地经营家,南满铁路的开创者,曾任内务大臣、外务大臣和东京市长。但鹤见俊辅的思想则偏左、是个无政府主义者,...
就是讲义嘛
评分一部由作者授课讲义编辑而成的书,难免缺乏前后逻辑线索的贯通和清晰度,但作者提出的日本战时社会的“转向”现象却是似曾相识,所谓“转向”是指国家、团体通过强制力来改变个人或团体思想的规范。虽然作者不同意把“转向”简单成为“背叛”,但我认为二者还是相似的成分更多,甚至因此引出我更多的联系,比如“洗脑”、“情感软化”、“政治思想工作”、“精神控制”等等,都是同样的内核不同的外衣而已。
评分演講集。我很欽佩鹤见始终保留着的一种敏锐自觉,就像《论语》中的:“观过,斯知仁矣。”在理性批判的同时,也充溢着人文情怀。他的思考焦点是1931年至45年间战时社会性思潮的「轉向」,明治维新后,攀登“文明阶梯”的使命感深埋于日本民族性里,这期间政治上广用“国体”概念:即以《古事记》为源头上维系天皇的国家宗教。就像丸山真男的研究,彼时政治活动可分三類,造成顶层象征化且无人负责的境况、 神轿(权威) 官吏(权力) 无视法纪的人(暴力) 所谓“大亚细亚”,日本则扮演着居高临下的文明代表者。却连玉碎的思想,在神风特攻队里也有人认为自己将为毫无意义的目的而死。 他看重村民在信仰共同体下的自治与宽容,通过生活方式互动所得的正直感,远比知识分子操弄的意识形态更具重要的精神意义(因而也提到蛮多柳宗悦的典故)。
评分【那些值得再版的好书】鹤见俊辅的《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即将上架,老版孔夫子旧书网都卖两三百了,有一家竟然还卖900……再如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最初特价书店都有卖,一二十一本,现在都八九百了……不少绝版书,价格都很高了。
评分3.5。考虑到是七十年代末期所做的面向加拿大学生的讲义,所以也不能抱能探讨到多深的预设。大致撸了一遍十五年战争时期日本的思想状况,重点放在作者认为是由国家强制力导致的日共及左翼知识分子的“转向”上,进而认为转向的内因是多数国民认可的传统“显教”在高举天皇至上绝对正确的大旗下压倒了接受明治以来“密教”教育的少数精英阶层,同时在锁国心理一家亲的影响下改为集体支持侵略和军国主义。邻组举报、钳制言论思想、使大众舆论规范化、下狱是强制转向的有效手段,当然还有源自作者屡加褒扬的日本“村落传统”(不care思想信仰只要是村内人即予以护持)而来的带有温情政治色彩的“亲子丼”攻势。此外亚洲共荣圈、朝鲜问题、原子弹影响、战时社会生活、战后占领军政策及冲绳问题,甚至麦卡锡风潮也略有涉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