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 我们的历史知识从哪里来?
★ 传统的历史叙述、众所周知的历史认识会不会出错?
★ 为什么历史会被滥用和错用?历史知识为什么会有偏差和错误?
★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以狼为祖先的是传说还是真实?
★ 西欧骑士身上的佩剑真的来自中国吗?
★ 忽必烈的历史挑战到底是什么?
★ 反思历史叙述的单一与纯粹,示范如何独立、健康地分析和观察历史的典范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不滥用或错用历史,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是历史学家的美德: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我们熟悉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其中有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
这本《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是北大历史系罗新教授的历史随笔集,前几篇是有关历史学本身的思考, 后几篇是对几个具体历史事件的研究。 历史是由细节构成的,历史的复杂源于生活的复杂。既然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么过去的一切细节也都是历史的细节。如果能够把过去发生的一切...
评分 评分 评分《有所不为的反叛者》读完了,用时将近5个小时。 开篇说过,这本书是来自南方周末2019年度十大好书。我们知道南方周末每年的这十大好书其实是分为两类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之前两本《人生海海》和《人,或所有的士兵》属于虚构类。而这部《有所不为的反叛者》则是属于非虚构...
读此书时需搭配零度可乐,再配合一席演讲视频效果更佳。
评分学好生物学,把种族主义者的脸打肿(
评分羅老師的文筆確實沒話說,買了十本送導生讀。
评分历史学家的美德、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本身已经说明,罗老师心目中的历史学家不单是求真的现代史学家,要同时兼具「教化」功能(当然,这里的教化不是为了稳固反动统治),史学家同样应该不惮阐明自己的价值取向。
评分前面几篇反思史学,感受到越能进入史学的热门思潮,越可能会倾向以史为鉴。后面主要还是关注民族和内亚,随笔里流露出语文学的底子。有个小感觉,关注内亚之后的学者中国观会变化。批评民族、种族、人种的部分主要还是破,不过觉得破DNA的路子不对,连续统和分类不一定会矛盾。破之后如何立将会更困难,基本上退而求其次大家还用旧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