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傅斯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王汎森
出品人:
页数:464
译者:王曉冰
出版时间:2013-5-2
价格:NT7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0841718
丛书系列:聯經學術叢書
图书标签:
  • 傅斯年
  • 王汎森
  • 思想史
  • 历史
  • 近代史
  • 传记
  • 近代
  • 大师
  • 傅斯年
  • 历史
  • 人物传记
  • 近代史
  • 教育家
  • 学者
  • 中国历史
  • 思想史
  • 文化
  • biography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傅斯年是民國時期學界最有影響力、色彩最豐富的人物之一

他最重要的學術主張是「夷夏東西說」

《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重構了他從疑古走向重建古史的過程

傅斯年(1896-1950),民國時期學界最活躍、最有影響、色彩最豐富的人物之一,一個「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的人。

他組織並領導了二十年以史語所為核心的學術群體,促成了如考古學、甲骨文、金文研究和清宮檔案的收集與研究等很多領域的進步;他強調中國歷史學的專業化和收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對形成學術研究的新風範有卓越的貢獻。

傅斯年生活在後傳統、後科學、後古史辨的時代,本書作者王汎森針對他最重要的學術主張「夷夏東西說」,重構其從疑古走向重建古史的過程。並藉傅斯年看他這一代知識人如何陷入種種的「兩難」,進而將其個案帶到中國現代思想史兩個更廣泛的主題上來:一是五四青年的文化反傳統主義之產生和發展,二是在中國建設一個學術社會進程中的成功與挫折。

《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第一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紹傅斯年的成長歷程,包括在北京大學的學習,及其與新潮社、五四運動的關係,這些為他日後學術思想的發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第二章,〈新歷史學派的形塑〉,介紹傅斯年在倫敦和柏林的學習,實證主義、自然科學、心理分析及比較語言學都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回國後,傅斯年建立了史語所,集中了一批中國學術的精英,如陳寅恪、趙元任、李濟等,展開學術研究工作,史語所成為傅斯年們的舞臺??;

第三章,〈走向中國文明多元起源論:中國古史的學說〉,作者向人們展示了上個世紀史學家們對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討,傅斯年打破了中國古代歷史研究的單一體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論,代表著作是〈夷夏東西說〉(1935年),並重新描繪出古代歷史的畫卷。王先生檢討了傅斯年的理論的價值、影響及值得商榷之處;

第四章,〈反內省的道德哲學〉,作者結合了當時的時代思潮,精闢地分析了知識份子群體的矛盾心態,指出傅斯年在反對傳統的道德內省哲學時與清代考據派學者在精神上一脈相承,另一方面,他又以西方思想、方法為參照系和武器,對中國的內省的道德傳統進行駁斥。傅斯年集中地對「性」、「命」、「令」、「心」這幾個關鍵概念作了詳細的辨證,寫成〈性命古訓辨證〉(1940年);

第五章〈五四精神的負擔〉,在這一章中,作者認為中日戰爭爆發後民族主義興起、專制政治下民主與獨裁辯論的高漲、以及本位文化的鼓吹,都使五四的個人主義、反傳統、宣導純學術等成為一種負擔,並闡述這種轉變的錯綜複雜的社會、歷史背景以及傅及其同時代人所受的影響;

第六章,〈一個五四青年的晚年〉,傅斯年曾將蔣介石看作最有能力的中國領導人,但是蔣介石的獨裁使他感到失望、不滿,因此他對蔣的態度是複雜的。作者指出傅斯年晚年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已經漸漸緩解了傳統價值與現代價值之間的張力。

此外,另有〈引言:1895年後的思潮與傅斯年〉、〈結語:一個五四青年的失敗〉。書後另附六篇專文。

作者简介

王汎森

臺灣雲林人,1958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特聘研究員,其間曾任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並於200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到中國近代的思想史、學術史等領域。著有《章太炎的思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5)、《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87)、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2);主編《中國近代思想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等書。

延伸閱讀

《中國近代思想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

目录信息

導論 1895年後的思潮與傅斯年
傅斯年在中國現代知識界的地位
第一章 傅斯年的早年
家鄉:瀕於崩潰邊緣的舊社會
傅斯年的成長歷程
北大歲月
傅斯年和《新潮》
作爲五四遊行示威主將的傅斯年
年輕的叛逆者
作爲文化批判者的傅斯年
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
傳統學術的再評估
創造一個「社會」
「一團矛盾」
第二章 新歷史學派的形塑
在倫敦和柏林的學習
傅斯年與史語所
史語所的眼界和目標
史語所的工作
第三章 走向中國文明多元起源論:中國古史的學說
中國古史起源多元論
重建中國古代史
傅斯年學說的影響
第四章 反內省的道德哲學
反內省傳統的出現
古代道德哲學的去倫理化
終結內省的道德傳統
第五章 五四精神的負擔
歷史與政治
《東北史綱》
文化認同的需求
愛國主義與反傳統
政治選擇
第六章 一個五四青年的晚年
政府不端行爲的批判者
對民族往昔的兩難心理
平抑昆明學生運動
懲治漢奸
「清流」
動蕩年代的知識分子:在臺灣和台大
尋找道德之源
「歸骨於田橫之島」
結語 一個五四青年的失敗
附錄一 攻擊顧頡剛的小說片段
附錄二 傅斯年與陳佈雷筆談記錄
參考書目
附論六篇
傅斯年對胡適文史觀點的影響
胡適與傅斯年
伯希和與傅斯年
傅斯年與陳寅恪——介紹史語所收藏的一批書信
什麽可以成爲歷史證據——近代中國新舊史料觀點的衝突
一個新學術觀點的形成——從王國維的《殷周制度論》到傅斯年的《夷夏東西說》
《傅斯年全集》總目錄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编者按 12月6日,常识报刊亭邀请到四川大学郭书愚教授与彭志远同学与我们共同阅读《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期望能重拾这位曾被刻意遗忘的,立志“归骨于田横之岛”的史人。 今天是傅斯年先生逝世六十五周年的日子,我们将主讲人彭志远同学的讲稿原文分享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到华盛顿开会要坐上五个小时的飞机,路程既长又无聊,我总是要带点儿东西读读,可是自己专业的读物实在无味,便挑了王汎森的《傅斯年》(Fu Ssu nian: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在路上看,书不离手地一直看到飞机降落在杜勒斯国际机场。掩卷之余,发觉自己对...  

用户评价

评分

王先生真是太厲害了,可惜上上週他來學校座談時喔竟起不來,再次鄙視一下自己!除了對近代以降文獻十分嫻熟外,王對傅斯年致力最深的先秦思想文化史也有真切的體會,故而此書的各章(除第一章)都可看作專題,連綴起來又很有系統。王本人關心的許多問題(有的現在還沒完全寫出來吧),在本書中也都有了苗頭。

评分

果然簡體又是刪減版。。。

评分

曾经一度想把以后娃的名字取成作者的名字~

评分

王先生真是太厲害了,可惜上上週他來學校座談時喔竟起不來,再次鄙視一下自己!除了對近代以降文獻十分嫻熟外,王對傅斯年致力最深的先秦思想文化史也有真切的體會,故而此書的各章(除第一章)都可看作專題,連綴起來又很有系統。王本人關心的許多問題(有的現在還沒完全寫出來吧),在本書中也都有了苗頭。

评分

曾经一度想把以后娃的名字取成作者的名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