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由劍橋大學聖體學院終身研究員、尼采研究學者邁剋爾•坦納撰寫,對百年來人們對尼采作品的諸多誤讀進行瞭梳理。國內著名哲學學者周國平作序推薦。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學幾乎完全被世人忽視;此後,他逐漸成為各類人爭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對尼采思想的解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尼采當年曾有預見:“最重要的是,不要將我和不屬於我的思想混為一體!”《尼采》通過對尼采生平與著作的探究,揭示瞭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與歧義,並對百年來人們對尼采作品的諸多誤讀進行瞭梳理。
作者
邁剋爾·坦納(Michael Tanner) 哲學傢、歌劇評論傢,劍橋大學聖體學院終身研究員。研究領域:19世紀德國哲學,尤其是黑格爾和尼采;作為文化現象的瓦格納;藝術哲學;批評與文化研究的當代思潮。著有《叔本華》(1999)、《尼采》(2000)、《瓦格納》(2008)等。
序言作者
周國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係。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等,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等,隨感集《人與永恒》等,詩集《憂傷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虚无】 尼采主要关注的是人生的根本性痛苦,即生命意义之缺失,这既是折磨他自己的最大个人 问题,也是他后来定义为虚无主义的最大时代问题,而他寻求的则是一种能够为生命创造 意义的文化,或者退而求其次,一种勇于担当生命之无意义的文化。 “是痛苦的无意义,而不是...
評分 評分(以旁观者的姿态读尼采还是丝毫不能进入他与他的思想。) 一. 尼采之形象 “我有义务反抗我的习惯、甚至本能的骄傲所深深反感的事物:听我说!因为我是如此如此。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 二. 悲剧:诞生、死亡及复活 《悲剧的诞生》开篇:艺术的持...
評分(以旁观者的姿态读尼采还是丝毫不能进入他与他的思想。) 一. 尼采之形象 “我有义务反抗我的习惯、甚至本能的骄傲所深深反感的事物:听我说!因为我是如此如此。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 二. 悲剧:诞生、死亡及复活 《悲剧的诞生》开篇:艺术的持...
其一,翻譯甚至語序不順,拗口而難讀。其二,原作者對尼采的解讀頗為明晰,然而是不是本意雖無以得之,還是要從頭讀起。其三,悲劇的意義,道德,宗教産生消亡,超人哲學和強力意誌。對尼采多重思維論證至少有所裨益,頗有共勉之處。讀書能闊清一個人的思維,而非強加某不存在的觀念給某人。
评分本來以為看完這本讀尼采會更容易,結果更糊塗瞭,哭死
评分略感支離,不過還是吐瞭許多好槽。大概叫作“尼采閱讀導論”或“尼采文本導論”會比較好。不要看中譯文,譯者被作者玩壞瞭。
评分我為什麼覺得作者的導讀讓我對尼采的思想更睏惑瞭。。。是翻譯的問題嗎。。。句子顛三倒四的一點也不符閤中文習慣。如果說讀這本書有“醒人之效”的話,那是因為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用詞和過長修飾的句子真的讓我絞盡腦汁地嘗試去理解,然後從睡眠不佳導緻的頭疼之中清醒過來瞭。
评分本來以為看完這本讀尼采會更容易,結果更糊塗瞭,哭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