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由古物研究会会员、《考古学》杂志(纽约)特约编辑保罗•巴恩撰写,折射出了考古学的持久魅力。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作序推荐。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趣味横生,折射出了考古学的持久魅力。考古作为一种消遣、一份事业和一门学科而独具吸引力。它囊括了整个地球,求索二百五十万年的历史。从沙漠到丛林,从深穴到高峰,从石器到卫星照片,从现场挖掘到抽象理论,考古学与几乎所有的学科相互交叉,试图重建过去。
作者
保罗•巴恩 古物研究会会员,《考古学》杂志(纽约)的特约编辑。翻译和编著过多本考古学方面的著作,同时还担任电视台考古节目的主持人。
序言作者
梁白泉 南京博物院前院长,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江苏省及南京市文管会委员,南京古都学会顾问。195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主要致力于文物、考古、保护方面的工作。主编出版有《国宝大观》、《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中国博物馆》、《中国艺术博物馆》、《吴越文化》等十余部著作。
读完之后觉得,对考古学的兴趣提高了,对考古学家能够给予社会的贡献乐观了。大众读物的确实通俗易懂,印象深刻。入门佳品。
评分文章最后说到: 「如果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去往何处,那么我们就需要去追溯我们的轨迹,去看看我们来自何处。这就是为什么考古学如此重要的原因」 看到这里感慨了一下:人类的改变从来没有依赖于过去,相反,阻碍改变的恰恰是人类的过去。 文章的开始阶段很不错,翻译得生动幽默...
评分考古就是寻找过去留下的线索,期待以此能够重现人类甚至生命的历史——这个目标过于困难,能获得一些我们想知道的关于过去的信息就不错了。是不是看起来和历史学家做的事情类似?遇到的问题也是类似的。一个例子是,巴恩提到,我们总是把史前的一个时段称为“石器时代”,实际...
评分作为知名的考古学家,能够为普通人写一本小书并不容易。这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观念自觉的问题。西方的考古学在大众普及方面虽然已经做得比中国不知道好多少倍,但是无数人还是坚持把考古等同于挖宝。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考古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发现神秘过去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评分1、我们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来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2、文物与情境割裂开来,使大量信息缺失。 3、文物交易使文物流失,收藏家就是真正的窃贼。 4、考古的客观性是无法达到的,不存在解释过去或进行研究的独一无二的或正确无误的方法。 5、考古学家中的某些人...
浮皮潦草
评分翻译真的emmmmmmm…………本来就是不太熟悉的入门介绍,翻译不好真的很打折扣啊……
评分有趣的、顺畅好读的小册子
评分任何学科如果不能满足人的欲望就没意义。理想跟现实打架嘛。
评分蛮薄一本的,算是考古学的入门书籍。对考古学感兴趣或想选考古学作为专业的人,都可以看看。反正我是看完后庆幸自己当初没有真的选考古学作为专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