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由古物研究会会员、《考古学》杂志(纽约)特约编辑保罗•巴恩撰写,折射出了考古学的持久魅力。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作序推荐。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趣味横生,折射出了考古学的持久魅力。考古作为一种消遣、一份事业和一门学科而独具吸引力。它囊括了整个地球,求索二百五十万年的历史。从沙漠到丛林,从深穴到高峰,从石器到卫星照片,从现场挖掘到抽象理论,考古学与几乎所有的学科相互交叉,试图重建过去。
作者
保罗•巴恩 古物研究会会员,《考古学》杂志(纽约)的特约编辑。翻译和编著过多本考古学方面的著作,同时还担任电视台考古节目的主持人。
序言作者
梁白泉 南京博物院前院长,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江苏省及南京市文管会委员,南京古都学会顾问。195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主要致力于文物、考古、保护方面的工作。主编出版有《国宝大观》、《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中国博物馆》、《中国艺术博物馆》、《吴越文化》等十余部著作。
第一次阅读关于考古学的读物,感觉了解到不少简单的知识。例如关于年代的确定方法、信息的来源与测定等等。 尽管整本书篇幅不长,但还是能一窥考古学的发展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学”一次的含义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测定方法也一点点被修正或完善,考古学和其他的一切都在...
评分作为知名的考古学家,能够为普通人写一本小书并不容易。这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观念自觉的问题。西方的考古学在大众普及方面虽然已经做得比中国不知道好多少倍,但是无数人还是坚持把考古等同于挖宝。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考古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发现神秘过去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评分 评分考古就是寻找过去留下的线索,期待以此能够重现人类甚至生命的历史——这个目标过于困难,能获得一些我们想知道的关于过去的信息就不错了。是不是看起来和历史学家做的事情类似?遇到的问题也是类似的。一个例子是,巴恩提到,我们总是把史前的一个时段称为“石器时代”,实际...
评分文章最后说到: 「如果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去往何处,那么我们就需要去追溯我们的轨迹,去看看我们来自何处。这就是为什么考古学如此重要的原因」 看到这里感慨了一下:人类的改变从来没有依赖于过去,相反,阻碍改变的恰恰是人类的过去。 文章的开始阶段很不错,翻译得生动幽默...
蛮有趣的,等下贴一个好笑的误译
评分在曾经打算报考考古专业的八年后,我终于。。。。。。。完整的读完了一本考古学的入门书
评分淺顯易懂,但是內容非常少,對於有相關歷史讀物閱讀經驗的人來說,就沒有必要看了!
评分读完就忘的书。
评分作者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考古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关于学科内部山头主义的批判与揶揄颇为可读。尽管翻译常显怪异,但和这个系列的许多书一样,中文版序是全书最大的败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