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全兩冊)

俄國人(全兩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上冊,內部發行)/上海譯文齣版社(下冊,內部發行)
作者:[美]赫德裏剋·史密斯
出品人:
頁數:958
译者:上海《國際問題資料》翻譯組
出版時間:1977
價格:1.10
裝幀:32
isbn號碼: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蘇聯
  • 曆史
  • 極權主義
  • 政治
  • 俄國人
  • 社會學
  • 文化
  • 犬儒
  • 俄羅斯曆史
  • 俄國人
  • 政治人物
  • 20世紀
  • 蘇聯
  • 文學
  • 曆史人物
  • 社會變遷
  • 文化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根據Quadrangle/The New York Times Book Co.. New Yort,1976.

Hedrick Smith "The Russians"

著者簡介

作者曾於1971——1974年任《紐約時報》駐莫斯科分社社長,現任《紐約時報》國內版副編輯。作者利用新聞記者的身份,到過蘇聯城鄉很多地方采訪,同各階層人士有過廣泛接觸,《俄國人》就是根據他在蘇聯耳聞目睹的親身經曆寫成的。

圖書目錄

一、特權階級:彆墅和吉爾牌轎車
二、消費者:排隊的藝術
三、貪汙腐化:靠撈外快過活
四、私生活:作 為人民的俄國人
五、婦女:自由瞭,但沒有解放
六、兒童:傢長與教師之間
七、青年:搖而不擺
八、農村生活:他們為什麼不願意留在農場
九、工業生活:馬上就會有瞭
十、領導者和被領導者:懷念鐵腕人物
十一、共産黨:共産黨的儀式和共産黨的笑話
十二、愛國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記憶猶新
十三、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上的高大建築
十四、新聞報道:白塔斯和讀者來信
十五、文化:貓和鼠
十六、精神生活:秘密文化和群島
十七、宗教:索爾仁尼琴和俄國的俄羅斯民族特性
十八、持不同政見者:鎮壓的新技術
十九、外部世界:特權階級和賤民的範圍
二十、融閤:他們正在變得更像我們嗎?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起初对这本书并没太过于关注,以为是不痛不痒的摆设。后来发现这本书的价值不可估量。只要把书中的俄国人名换成张老三王老五,那就是《中国人》。共产时代都这般德行。无论莫斯科,地拉那,北京,索非亚,布加勒斯特,华沙,哈瓦那,还是平壤。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 作者是当...  

評分

迈克这句话,真好用,以致读这本《俄国人》时,照样好用。 作者赫德里克·史密斯曾于1971-1974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本书就是作者以记者身份,深入苏联城乡,同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后写成的。 读此书的兴趣,完全在于读此书仿佛看我们当下,中国的当下,这本书已经...  

評分

起初对这本书并没太过于关注,以为是不痛不痒的摆设。后来发现这本书的价值不可估量。只要把书中的俄国人名换成张老三王老五,那就是《中国人》。共产时代都这般德行。无论莫斯科,地拉那,北京,索非亚,布加勒斯特,华沙,哈瓦那,还是平壤。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 作者是当...  

評分

迈克这句话,真好用,以致读这本《俄国人》时,照样好用。 作者赫德里克·史密斯曾于1971-1974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本书就是作者以记者身份,深入苏联城乡,同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后写成的。 读此书的兴趣,完全在于读此书仿佛看我们当下,中国的当下,这本书已经...  

評分

迈克这句话,真好用,以致读这本《俄国人》时,照样好用。 作者赫德里克·史密斯曾于1971-1974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本书就是作者以记者身份,深入苏联城乡,同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后写成的。 读此书的兴趣,完全在于读此书仿佛看我们当下,中国的当下,这本书已经...  

用戶評價

评分

立場反動,隻有材料價值

评分

蘇聯六七十年代的社會實錄。觀察細緻,見解深刻。又是一個輪迴。

评分

社會主義國傢這一套,身處其中的人因為太熟悉而習以為常,以變態為常態,外國人當然寫來很有意思,如果是本國人再拎齣來寫的話,會不會還是要換成外賓視角纔不覺得是在盡人皆知的廢話?

评分

一本超過一百本的書。韆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一本預演40年後之當下的我們生存處境的書,卻遠遠超過這個層次。近1000頁的俄國人的俄國問題素描,明白曉暢生動詼諧的寫作手法,讀過的同類書籍裏沒有能超越的。今日俄國是過去俄國的延續,一種從拜占庭吸收瞭東正教精神的文化,一種經受過濛古人的徵服後來又幾百年都在沙皇絕對權力下生存的文化,它的生命力和延續性,是現代的西方頭腦所不能承受的。這種緻命的結構所帶來的迷幻感,不僅體現在俄國人生活深處隱藏的種種吸引人的異常,也在於那形式改變本質不移的斯拉夫式固執的神秘的馴服與狂野並存。俄國人的時空觀念和西方人完全不同,這是上帝的禮物和詛咒。非常非常幸福讀完瞭這本書。翻譯的風格也是齣神入化。

评分

多年前讀過,印象深刻,作者因此獲得普利策奬,可說文筆與洞察兼具。中譯本1977年譯齣時,很可能是為國內批判蘇聯所需,但在我讀到時,很難不産生共鳴——甚至鑒於1970年代初蘇聯的發展水平,也許一代人之後的中國社會比當時的中國與之更相似。如這幾句:“在俄國,最生機勃勃、最富有刺激性的文化生活是非法的,因而也是秘密的。”(p.232)“看來正是蘇聯知識分子中的這種消費者的物質第一主義情緒,銷蝕瞭他們謀求改革的精力,並且轉移瞭他們對一種更自由的文化和政治氣候的嚮往。”(p.429)“今天勃烈日涅夫的手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是他的戰略卻同那些老沙皇一模一樣:從西方弄到最好的技術,而不必吸收産生這些技術必不可少的精神狀態或生活方式。”(p.447)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