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全两册)

俄国人(全两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上册,内部发行)/上海译文出版社(下册,内部发行)
作者:[美]赫德里克·史密斯
出品人:
页数:958
译者:上海《国际问题资料》翻译组
出版时间:1977
价格:1.10
装帧:32
isbn号码: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苏联
  • 历史
  • 极权主义
  • 政治
  • 俄国人
  • 社会学
  • 文化
  • 犬儒
  • 俄罗斯历史
  • 俄国人
  • 政治人物
  • 20世纪
  • 苏联
  • 文学
  • 历史人物
  • 社会变迁
  • 文化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根据Quadrangle/The New York Times Book Co.. New Yort,1976.

Hedrick Smith "The Russians"

作者简介

作者曾于1971——1974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现任《纽约时报》国内版副编辑。作者利用新闻记者的身份,到过苏联城乡很多地方采访,同各阶层人士有过广泛接触,《俄国人》就是根据他在苏联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写成的。

目录信息

一、特权阶级:别墅和吉尔牌轿车
二、消费者:排队的艺术
三、贪污腐化:靠捞外快过活
四、私生活:作 为人民的俄国人
五、妇女:自由了,但没有解放
六、儿童:家长与教师之间
七、青年:摇而不摆
八、农村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农场
九、工业生活:马上就会有了
十、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怀念铁腕人物
十一、共产党:共产党的仪式和共产党的笑话
十二、爱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记忆犹新
十三、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上的高大建筑
十四、新闻报道:白塔斯和读者来信
十五、文化:猫和鼠
十六、精神生活:秘密文化和群岛
十七、宗教:索尔仁尼琴和俄国的俄罗斯民族特性
十八、持不同政见者:镇压的新技术
十九、外部世界:特权阶级和贱民的范围
二十、融合:他们正在变得更像我们吗?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前苏联的犬儒主义(转载) 作者:HP 美国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Hedrick Smith),在他那本写于1976年的书中,向读者讲述了勃烈日涅夫时代弥漫于苏联社会的犬儒主义。 史密斯发现,在苏联,实际上已经很少有人相信共产主义。 首先,苏共领导人自己就不相信。史密斯引用一位...  

评分

时间在走,文字却不会变,读哈耶克、福山、亨廷顿、黄万里当初预言,现今事实的文字,总是唏嘘不已,膜拜膜拜再膜拜。但是这些都比不上,看这本书来得震撼,成书1976年,作者曾于71到74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76年啊!文革刚刚结束,但这书却仿佛写的就是以后中国...  

评分

先来点背景介绍吧: 《俄国人》是《纽约时报》1970年代派驻苏联的记者 Hedrick Smith 撰写的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社会调查作品,作者曾任1971-1974年莫斯科记者站主任,任职期间,他携带夫人安和一儿一女到莫斯科生活。4年间,他利用记者身份,广泛接触、调查了苏联社会的各阶...  

评分

评分

时间在走,文字却不会变,读哈耶克、福山、亨廷顿、黄万里当初预言,现今事实的文字,总是唏嘘不已,膜拜膜拜再膜拜。但是这些都比不上,看这本书来得震撼,成书1976年,作者曾于71到74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76年啊!文革刚刚结束,但这书却仿佛写的就是以后中国...  

用户评价

评分

盛名之下不过了了,对70年代的美国人来说,算是大开眼界,对年龄不是很小的中国人来说,里面各种现象多少都不觉得稀奇。人民里外两张脸,特权占尽好资源,然后呢,描述之后没有社会结构分析,不过是止于知其然。书里说的一切都更浓缩更精致地写在苏联笑话集里了。

评分

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套,身处其中的人因为太熟悉而习以为常,以变态为常态,外国人当然写来很有意思,如果是本国人再拎出来写的话,会不会还是要换成外宾视角才不觉得是在尽人皆知的废话?

评分

对这份巨大的恶与失真感同身受……但也还有扭曲的病厄美存在,可以称之为惡の華。

评分

70年代的干爹就是如今龟儿子最好的写照

评分

多年前读过,印象深刻,作者因此获得普利策奖,可说文笔与洞察兼具。中译本1977年译出时,很可能是为国内批判苏联所需,但在我读到时,很难不产生共鸣——甚至鉴于1970年代初苏联的发展水平,也许一代人之后的中国社会比当时的中国与之更相似。如这几句:“在俄国,最生机勃勃、最富有刺激性的文化生活是非法的,因而也是秘密的。”(p.232)“看来正是苏联知识分子中的这种消费者的物质第一主义情绪,销蚀了他们谋求改革的精力,并且转移了他们对一种更自由的文化和政治气候的向往。”(p.429)“今天勃烈日涅夫的手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是他的战略却同那些老沙皇一模一样:从西方弄到最好的技术,而不必吸收产生这些技术必不可少的精神状态或生活方式。”(p.447)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