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
艾伦·布卢姆(1930-1992),美国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及翻译家,195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特拉维夫大学、多伦多大学,后回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任教授。著作有《莎士比亚的政治学》(1981)、《巨人与侏儒》(1990)、《爱与友爱》(1993)等,译著包括卢梭的《爱弥尔》(1979)及柏拉图的《理想国》(1990)等。
从目录就能看出布卢姆从他老师那里学来的写作伎俩,把最重要的信息安排在全书进程的四分之三处。“大学生”和“大学”分别是经验性的引子和结语,而作为“美国风格”的“虚无主义”当然才是讨论的核心主题。至少从结构上来讲,这本《美国精神的封闭》和《自然权利的历史》可谓...
评分看《美国精神的封闭》这本书之前,我对布卢姆可以说一无所知,索尔•贝娄的序写的不错,它调起了我的阅读胃口,也勾起了我读《洪堡的礼物》的那些好时光,但是在翻了几页之后,我很快就意识到索尔•贝娄真的是在抛砖引玉而已。 布卢姆批判美国精神是从大学和作为一名教师的...
评分此书早有耳闻,但原作和社科版的均未读过,不过读了两章后,感觉译得不错,甚至说很好了。每天回来都盼望着读上一些。:)
评分因为开放,所以封闭 ——读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金浪 评述艾伦•布鲁姆的这本《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从来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1987年该书的出版在美国构成了一个轰动性的事件,除了盘踞畅销书榜首长达一年之久外,在学术界内的影响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
评分来源: 张益清的日志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这个great books education的鼓吹者,早已过世的Allan Bloom,写出了我从小到大,从中国到美国不断经历和重演的一个困惑,那就是古典文学、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缺席。这种缺席并不是表象上的。在美国,莎士比亚仍然是中学...
重读。翻译扣一星。读时如果感觉逻辑有问题,核查原文一般都能发现译误。不过,译者新手上路,文辞优美,笔法老到,令人赞佩。在冯克利教授帮助下,专业错误也比许多大牌本行教授少得多。
评分真是雄辩呐!
评分“这里我再次指出,通才教育方面出现的危机,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在知识和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上发生了危机,……是触及我们整个文明的危机。”
评分迫切想去读《理想国》和《西方哲学史》,因为第二卷一点没看懂。迫切想提高英语,因为看这翻译很心累。收获是,重新认识民主、平等、女权、开放、民族中心论、相对主义、历史主义、价值、政治哲学以及美国大学生和大学等等。就看懂了四分之一左右吧。大三实习期间。学姐推荐。
评分从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庸俗化、实用化,来谈美国精神的封闭和衰落。作者的研究态度非常让人赞赏,要谈民主制度对高等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首先就用专门一章的章节从政治哲学角度谈民主制度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异变,使得他的论述非常具有说服力。在对诸多政治哲学家的论述,以及对当下美国文化生态种种现象的评判之中,妙言警句层出不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国这个国度既能催生诸多新自由主义学者,也能出现乔姆斯基、布鲁姆这样对民主和自由的弊端强烈批判的左派思想家,这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