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選題意義與學術史的簡略迴顧
1. 自然史和人類史
2. 生態環境研究與秦漢曆史文化的新認識
3. 本書“生態環境”用語的概念界定
二 秦漢時期氣候變遷
1. 秦漢氣候史研究的進步
節氣序次:宋元學者的發現
天地相應之變遷:清代學者的討論
20世紀的古代氣候史研究及學界對秦漢氣候的關注
2. 秦漢時期氣候變遷的新認識
北方的竹林
黃河流域稻作經濟
氣候變遷與主要作物由水稻而豆麥的轉換
稻處種麥
二十四節氣的變化
農時的比較:《氾勝之書》與現今農耕生活
農時的比較:《氾勝之書》與《四民月令》
附論:關於西漢黃河流域的稻米生産
3. 科學考察的實證
海麵升降與氣候變遷
華北地區植物群的變化
東南地區的“涼期—暖期”和“旱期—濕期”
秦俑一號坑淤積和沉降的原因
漢代昆明地區氣溫的推定
青海湖地區的古氣候變化
赤峰地區古氣候與科爾沁沙地的演變
新疆地區氣候環境的演化
西藏的曆史時期氣候背景資料
居延遺址的古植被考察
內濛古鹽湖的演變與氣候環境史考察
不同的數據和不同的認識
考古與生態環境研究:南越王墓的考察
4. 兩漢氣候變化
漢武帝時代的嚴寒記錄
西漢晚期和王莽時代的嚴寒災害
東漢前期的異常氣象
東漢中晚期的“寒氣錯時”情形
區域差異:漸變的可能
附論:關於秦漢時期淮河鼕季封凍問題
三 秦漢時期水資源考察
1. 自然科學傢提供的秦漢水文史資料
華北平原湖泊的擴張與收縮
長江流域的江湖古水文狀況
紅水河階地的考察
塔裏木盆地南部綠洲分布的水資源條件
2. 秦漢時期渭河流域水資源狀況的分析
秦與西漢王朝的名川之祀
關於“河水減少,地下水位下降”說
秦都鹹陽水井調查
漢代古橋規模的參考意義
附論:說“高敞”:西漢帝陵選址的防水因素
“高敞”追求與秦漢喪葬禮俗
帝陵規劃與防水要求
西漢帝陵潛水水文地質條件的考察
3. 秦漢時期關中的湖泊
宮廷池沼
苑囿的湖泊
源泉灌注,破池交屬
昆明池
關中湖泊的命運
4. 秦漢時期黃淮海平原湖沼分布
秦漢之際有關黃淮海平原“澤”的曆史記錄
曆史文獻所見先秦西漢湖沼的地域分布:以黃淮海平原為重心
黃淮海平原湖沼發育的條件
5. 秦漢時期的朝那湫
秦人傳統水神之祠
民族文化匯流的神學標誌
朝那湫的環境特徵及其曆史演變
6. 兩漢漕運經營與水資源形勢
河渭航路的曆史變化
漕渠的成功
濟河碼頭倉儲發現
關於“北旅涇流”
洛河漕運
“憑汾水以漕太原”
漢武帝時代的褒斜漕運設計
《趙充國傳》水運史料
虞詡嘉陵江上遊“開漕船道”事
王梁的失敗記錄:渠成而水不流
附論:從漁業看秦漢水資源
江湖之魚,不可勝食
“水居韆石魚陂”
“破池水澤之利”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
四 秦漢時期野生動物分布
1. 秦漢時期犀牛的分布
荊揚犀革之貢
漢代犀牛分布地域北界的南移
犀:南徼外牛
對犀的物用追求
犀的捕獵
南越王墓的皮甲
2. 秦漢時期野象的分布
象:南夷之所多也
西漢南越王墓齣土的象牙和象牙器
3. 秦漢時期鹿的分布
馬王堆一號漢墓齣土梅花鹿標本
鹿的分布地域
漢晉之際的“入皮”製度與相關生態現象
獵鹿故事
野生鹿的生存條件
4. 秦漢時期的虎患
“虎暴”和“虎災”
虎患與自然災變
虎患對交通安全的威脅
“虎”與秦漢社會生活
附論:秦漢騷道虎災——兼質疑幾種舊題“田獵”畫象的命名
5. 秦漢時期靈長目動物的分布
“猩猩”的生存空間
關於“猱”和“狨”
附論:“金綫狨”的厄運
鳥獸之異,中國之貴
狨鞍·狨韉 ·狨座
“金綫狨”的獵殺記錄
“金綫狨”生存地域的演變
五 秦漢時期的植被
1. 秦漢時期黃河流域的竹林
“山西”饒竹的經濟意義
北方竹林:經濟作物?自然植被?
關於《郭伋傳》“竹馬”故事
竹類的分布是否可以作為氣候變遷的標誌
附論:簡牘資料與漢代河西地方竹類生存可能性的探討
河西漢簡文字所見“竹”
河西的竹簡
居延齣土竹質箭杆
關於“羌人伐竹”
河西齣土竹製生活用器
“竹簡削衣”發現的意義
2. 西漢“五陵原”的植被
“五陵”和“五陵原”
周秦“五陵原”植被
原始:西漢“五陵原”植被考察之一
破壞:西漢“五陵原”植被考察之二
再生:西漢“五陵原”植被考察之三
綠色“五陵原”的意義
3. 東漢洛陽的“上林”
漢賦所見洛陽苑囿
上林:田獵的場地
獵季與草木生態
上林與皇傢休閑生活
東漢上林的管理
洛陽苑囿的規模
4. 漢代西北邊地的“茭”
“茭”的實義
“茭”和“稾”
“茭”的計量和相關問題
關於“茭長二尺,束大一韋”
關於“大司農茭”
對“除陳茭地”作業的理解
葦·蒲·慈其
5. 《南都賦》植被史料研讀
南都山林植被
?一水杉
楈枒栟櫚
“藷蔗”與“穰橙鄧橘”
附論:兩漢的沙塵暴記錄
建始元年“黃霧四塞”事
“ 霾”和“雨土”
楚漢戰爭中的“窈冥晝晦”氣象
曆史記憶:“暴起之風”與“正晝晦冥”景象
疾風韆裏兮揚塵沙
沙塵暴發生密度的曆史比較
生態保護與沙塵暴的抑止
六 影響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的人為因素
1. “墾草”的生態史意義
商鞅倡起的運動
經濟的進步與生態的改造
秦人“獨特的生存製度”
“壹山澤”政策
上郡和巴蜀:不同生態區的行政演習
“墾草”與植被性質的變化
“黃河”和“泥水”
濫墾—水土流失—湖泊的收縮
附論:31渭清濁的演變
2. 生態史視角的軍事屯田考察
軍屯初製及晃錯的規劃
漢武帝的西北戰略與“輪颱詔”
《鹽鐵論》的批評:陰陽不和·地勢無所宜
從趙充國上屯田奏到田禾將軍“屯田北假”
“光武陰柔”的政策基調與東漢軍事屯田
軍事屯田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 秦漢時期的森林采伐
宮室奢侈,林木之蠢也
一棺之成,功將韆萬
薪柴消費
“材”與“財”
4. 秦漢護林育林製度
“毋敢伐材木山林”
“樹木”“種木”
官營林業
附論:“伐馳道樹殖蘭池”解
七 秦漢人的生態環境觀
1. 秦漢社會的山林保護意識
《日書·木日》與相關禮俗
嚮往濃綠:生活態度與自然意趣
德及草木,仁及飛走
貢禹的上奏
山林禁忌的神秘主義觀念背景
2. 秦漢民間信仰體係中的“樹神”和“木妖”
社樹·社木·社叢
“神樹”和“樹神”
避邪厭勝的“神木”
“木為變怪”
“樹神”“木妖”與秦漢人的生態環境觀念
3. 《月令》與秦漢人的生態秩序意識
《月令》:“時禁”和“時政”
“時序”原則
作為製度史料的《月令》
走馬樓“人皮”簡與《月令》的對讀
水資源的保護
4. 漢代居延邊塞生態保護紀律檔案
“吏民毋得伐樹木有無四時言”
關於“四時禁”
軍紀的背景:漢代居延的生態環境
生態紀律檢查的記錄
“四時禁”與“四時言”
5. 漢賦的綠色意境
漢賦的“草區禽族”寫繪
生態史信息和生態觀念史信息
生活和環境:漢賦作者的自然觀
“天人閤應”的生態意識
6. 司馬遷班固生態環境觀的比較
關於先秦時期人與生態關係的追述:馬班生態環境觀異同之一
關於災異史的記錄:馬班生態環境觀異同之二
關於災異的理解:馬班生態環境觀異同之三
關於生態條件同社會經濟的聯係:馬班生態環境觀異同之四
關於生態環境保護:馬班生態環境觀異同之五
八 生態環境與秦漢社會曆史
1. 政治文化重心形成和移動的生態環境背景
陸海之地·天府之國:秦與西漢時期關中地區的生態優勢
王莽的東都規劃及相關生態環境形勢
建都河洛:親近東方新興經濟區的選擇
2. 氣候變遷與移民運動方嚮的轉換
“宜西北萬裏”
邊民內流
3. 氣候變遷與農耕區和畜牧區區界的擺動
氣候變遷與民族勢力的消長
農區和牧區分界的變動
4. 西漢時期匈奴南下的季節性進退
匈奴騎兵的鞦鼕季攻勢
西漢中期匈奴南下的曆史分析
漢與匈奴戰爭的季節規律
李陵悲劇
漢匈戰爭史考察的氣候學視角
5. 秦漢氣候變遷對江南經濟文化進步的意義
“卑濕”“多貧”之國
江南的開發
江南經濟文化進步的氣候因素
由中原往江南的移民浪潮
江南文化地位的提高
九 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的個案研究
1. 秦定都鹹陽的生態地理學分析
秦都的轉移:由林牧而農耕的進步
自雍徙都鹹陽:從農耕區的邊緣到農耕區的中心
始都鹹陽:新的生態地理條件與經濟地理形勢八
2. 秦史的災異記錄
《六國年錶》的災異史料遺存
《秦本紀》《秦始皇本紀》《十二諸侯年錶》保留的秦災異史記錄
災異記錄與秦人的曆史意識
秦始皇時代的災異現象
3. 秦漢長城的生態史考察
長城:生態區的分界
長城營造對於區域生態的影響
生態變遷與長城興廢
4. 漢代“海溢”災害
“目前所知最早的海嘯”
新莽“海水溢”
東漢“海溢”
海溢—海嘯
“隕石—海嘯”現象
災難史視野中的“海溢”
5. 漢晉時期的“瘴氣之害”
嶺南“濕疫”
馬援故事
“瘴氣緻死亡”:中原人的曆史記憶
障氣·瘴氣
南方的“瘴”:東南和西南
關於所謂“冷瘴”
6. 說“上郡地惡”
“上郡地惡”與相關“人芻稾”製度
“芻”與“稾”
“地惡”的理解
生態環境與行政設置
生態環境與人口密度
結語
主要參考書目
作者與本課題有關研究論著目錄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