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人為互動

自然與人為互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翠溶

現任: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2003/10-)。

曾獲:

國立臺灣大學學士(1963)、碩士(1966)、

美國哈佛大學碩士(1970)、博士(1974)。

曾任: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66-68)、

美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1974-78)、

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及研究員(1978-98)、

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兼主任(1998-2003)。

她的研究領域為經濟史、人口史與環境史。

出版者:聯經
作者:劉翠溶(編)
出品人:
页数:648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2/30
价格:$7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0164718
丛书系列:中央研究院叢書
图书标签:
  • 环境史 
  • 台湾 
  • 社会文化史 
  • 人类学 
  • 环境 
  • 參考 
  • 跟大神走~ 
  • 社会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內容簡介>

這本論文集收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第二次環境史研討會的部分論文,

自然與人為分別在光譜的兩端,

然而其間的重疊互動則呈現出複雜的關係。

作者來自不同的學術領域,包括:

地質科學、地球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建築學、

文學、歷史學、歷史地理學、經濟學、環境政策研究與社會資訊研究。

主題涉及:氣候與環境、古人的自然意識、生態的破壞、

自然災害與地方文化、技術傳播與資源利用、疾病與環境、

以及環境政策的形成與執行。

目次

導論 (劉翠溶)

從海洋看臺灣自末次冰期鼎盛期以來之環境變遷(陳明德、尤柏森、張詠斌、蕭良堅、卓嘉真)

近一萬年來沖繩海槽的海表溫與水文變化(魏國彥、林玉詩、羅立、沈川洲、林殷田、米泓生)

臺灣五千及七千餘年前的突然變冷事件(劉平妹、李政益、郭兆敏)

臺灣地區近百年之氣候變遷:區域及全球效應(劉紹臣、許乾忠、陳正平)

臺北都會區都市熱島效應夜晚增溫現象的初步探討(林文澤、汪中和、蔡孝忠、吳桂楊)

從《詩經》及唐前歌謠看民間的自然意識(鄺龑子)

漢代畫像石的畫題和生態環境(崔德卿)

中國自然災害史之探索:臨汾縣個案研究(安特利婭•楊庫(Andrea Janku) )

中國古代關中平原的水利開發與環境認識-從鄭國渠到白渠、龍首渠-(村松弘一)

環境信息轉達上存在的問題:以居延地方農地灌溉、鹽類集積、沙漠化為例(原宗子)

歷史上面向新疆地區的制度和技術移入過程:以引起環境效應的層面為中心(侯甬堅)

爭奪水權尋求證據:清至民國時期關中水利文獻的傳承與編造(鈔曉鴻)

殊途同歸:明清時期玉米和番薯在中國的傳播和推廣(王社教)

地理環境與糖業經營:鹽糖株式會社東西部三處製糖所的比較(吳育臻)

日治時代旗山地區的環境變遷與多樣性開發(許淑娟)

淡水河流域的土地環境變遷與水資源總量的關係(黃瑞萌)

19世紀的廣東鼠疫:本土的還是外來的?( 曹樹基)

明初以降江南農業結構轉變與疾病變遷:以鈎蟲病爲中心(李玉尚)

以寄生蟲病做為20世紀臺灣環境變遷的一項指標:初步探討(劉翠溶、劉士永、顧雅文)

以人類生態系統動態架構分析1980-2000年間臺灣的環境、政治經濟、與社會變遷之互動關係 (王鴻濬、畢小樂)

日本之環境政策與地方自治體:地方自治體在日本環境政策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課題 (井上堅太郎、泉俊弘、包茂宏、待井健仁、羅勝元、片山公則、安倍裕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台湾史……

评分

台湾史……

评分

台湾史……

评分

台湾史……

评分

台湾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