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江南与淮北的社会变迁可以说是“乾坤大挪移”式的。淮北曾领先或至少不落后于其他地区达3000年之久,在唐以前,长期被视为“鱼米之乡”;而最近一个千年纪则完全衰落,成为经济、社会及生态欠发达之地。江南却在近1000年以来稳步向前发展,南宋时代,太湖流域成为国家的核心地区,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明清以来,随着社会的相对安定,纺织技术的进步,江南已遥遥领先于中国其他地区,更领先于淮北地区。《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以江南淮北为中心(1680-1949)》对江南和淮北进行对比,以找出社会发展和社会衰退的决定性因素及其本质。
马俊亚,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和“区域社会生态史”。1996年6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4月获历史学博士后称号。2000年8月至2001年6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研修,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7年5-7月在台湾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11-2012年在台湾政治大学开设“区域社会生态史”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台湾政治大学客座教授。
著有《规模经济与区域发展——近代江南地区企业经营现代化研究》、《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等。译著主要有[英]霍布斯鲍姆著《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第一译者)、[美]柯博文著《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独立完成)、[美]彭慕兰著《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经济和社会》(独立完成)。在《历史研究》、Modern China、《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社会学研究》、《抗日战争研究》、《近きに在りて》、《史学月刊》等数十种刊物上发表中国社会经济史专题研究论文约60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居然是第一个评价…………………………………………
评分史料宏富多元,搜罗敏锐费心,梳理粗疏堆砌,论证无言以对。比较主题框架简单,比较跨度纵横捭阖,比较立场价值先行,比较效果硬朗豪放。环境生态篇多有引进之功,社会经济篇难抑怨愤之气,政治结构篇屡见独立之论。地主及租佃关系等土改相关与华北华南江南东北近年结论皆不同。
评分写得挺好,中间地带闹革命。
评分预设太明显,感情太投入,不得不减一星。资料可以说是比较全了,不过盐场的材料还缺。
评分预设太明显,感情太投入,不得不减一星。资料可以说是比较全了,不过盐场的材料还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