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不安的生命

脆弱不安的生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河南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 硃迪斯·巴特勒
出品人:
頁數:142
译者:何磊
出版時間:2013-3
價格:2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4911485
叢書系列:人文科學譯叢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文化研究
  • 巴特勒
  • 硃迪斯-巴特勒
  • 哲學
  • 社會理論
  • 政治
  • 人文科學譯叢
  • 生命韌性
  • 心理成長
  • 情緒管理
  • 自我認知
  • 內心平靜
  • 脆弱之美
  • 情感療愈
  • 成長故事
  • 人性探索
  • 心靈覺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如果不想陷入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我們就必須迴答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政治領域,除瞭帶來好戰的呼號,悲傷還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在這部激情洋溢、極具個人風格的著作中,巴特勒深刻反思瞭九一一事件之後的美國社會,批評瞭美國當局發動長期戰爭的決策,繼而呼籲人們深入認識哀悼與暴力的力 量,理解它們如何促成團結並鼓舞人們追求全球正義。顯然,巴特勒一直緻力於激發、探索各類“麻煩”,而這也正是其學術誌趣所在:“由心理世界齣發探索公共生活,鼓舞人們懂得團結、認識痛苦。”誠如荷米·巴巴所言,正是這些因素使我們成為自由的主體。

——“一言以蔽之,硃迪斯·巴特勒是當代極為深刻、極富膽識、極具影響的思想傢。”(J. M. Bernstein)

——“顯然作者一直緻力於激發並探索學術與政治領域的‘麻煩’。” (Bookforum)

——“力作,閃耀著深思熟慮的光芒。”(Brooklyn Rail)

——“尤為關注時事、平實易讀的巴特勒著作。”(Women’s Review of Books)

——“獨具勇氣與抱負的力作:由心理世界齣發探索公共生活,鼓舞人們懂得團結、認識痛苦——正是這些因素使我們成為自由的主體。”(Homi K. Bhabha)

著者簡介

硃迪斯·巴特勒,美國當代極具影響力的理論傢,2012年度阿多諾奬獲奬者。1956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剋利夫蘭,1984年於耶魯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修辭學與比較文學係,在女性主義理論、酷兒理論、政治哲學、倫理學、猶太哲學等領域著述頗豐,主要著作有《欲望主體》、《性彆麻煩》、《身體之重》、《權力的精神世界》、《一觸即發的話語》、《安提戈涅的訴求》、《消解性彆》、《說明自身》、《戰爭框架》、《殊途》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解釋,開脫,我們所能聽到的事情
第二章 暴力,哀悼,政治
第三章 無限期羈押
第四章 “反猶”罪名
第五章 脆弱不安的生命
INDEX(原書索引)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感時之作(特彆是一四章),理論性沒那麼強所以也比較好讀,不過還是貫徹瞭巴特勒對主體的態度,對排斥機製的警覺以及在協商中尋求非暴力共同體的努力,不過正麵建構相比批判還是模糊,非暴力共同體還是不清楚,第五章對列維納斯的解讀也覺得不透,似乎列維納斯不隻有強調他者性和交互的意思。

评分

有點囉嗦…

评分

很有見地,但錶達有些激進,敘述稍顯囉嗦

评分

一般認為這本書是巴特勒在9.11事件之後對“我與你”關係的一種反思,如德裏達所言這無疑擴大瞭9.11作為一種“事件”的意義。我們不禁追問,在9.11之前是什麼狀態。巴特勒對暴力狀態的核心定義是“焦慮與恐懼”,這與霍布斯的自然權利,自我保存是一緻的,都是對古典時代“ζωή”的遺忘。從這一角度,巴特勒對暴力狀態的批判可以看成是對現代性的一種反思。但是巴特勒寄希望於“主體與主體間的交往”而不是從現代性源頭反思解決這一問題,是否過於理想化?又按,由於巴特勒的身份特殊性,她試圖通過差異性來進行反抗,但是如導所言,這種差異性並沒有徹底化(德裏達意義上的),因此難以具有一種真正批判性的力量。人性是不可預測的,科學似乎遺忘瞭這一點。

评分

痛斥主流媒體與某種官方意識閤流,遮蔽事實真相,主張反思苦難的原因,認為苦難的價值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類的謙卑脆弱,感受人類易受影響的性質自己相互依存的本質。 脆弱會引發殺人的衝動和不得殺人的矛盾心緒。我們需要依據道德清除自身的殺人衝動,平息內心的恐懼,體會他人的苦難,反省自己造成的苦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